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等小宝穿好衣服后,田慧巧就拿起儿子的小草鞋帮他穿上。

这个时代,不但粮食紧缺,衣服和鞋也很稀缺,能穿得起皮鞋的人没几个。

城里的人普遍穿的都是布鞋,而农村人条件好点的,才穿得起布鞋,多数人平时都是穿草鞋,要天冷得厉害,才会穿布鞋。

家里穷得厉害的,实在没有布鞋,腊月隆冬了还穿草鞋。

田慧巧手挺巧的,女红做得不错,不但会做布鞋,还会打草鞋,她和小宝脚上穿着的草鞋,都是她自己打的。

田慧巧拉着小宝出了房间后,就让小宝去打水洗脸,自己则去墙角提起鸡笼,把鸡笼里喔喔叫的老母鸡抓出来,用细草绳捆住了脚,扔到一旁的破斗篓里。

下一分钟,她又把放在鸡笼旁边的鸡蛋捡起来放到一个破篮子里,鸡蛋不算多,只有十几个。

“妈妈,你抓鸡出来做什么,还有你怎么把装鸡蛋的篮子也拿了出来。”小宝洗完脸回来后,立马不解地问妈妈。

“妈妈准备把这鸡和鸡蛋拿去城里卖了,到时给你买好吃的。”田慧巧微微一笑,眼神里满是慈爱。

“太好了,我们赶紧进城吧。”小宝听到母亲要给自己买好吃的,眼睛都笑弯了,开心的大声欢呼,伸手拉着母亲就要出门。

“瞧你急的。”田慧巧摸了摸小宝的头顶,把披在肩上,这个年代农村妇女很喜欢戴的劳保方巾拉起来,顶到头上。

伸手把鸡蛋篮子放进还空着的那个斗篓里后,她就挑起斗篓,拉着儿子出了门……

田慧巧带着小宝去了客运站,买了一张票就坐车进城,田小宝还小,还不用买票。

进了城后,第一次进城的小宝都惊呆了。

“妈妈,这就是城里啊,好大、好漂亮!好多红砖房!”小宝激动的抓着母亲的手,指着街上的砖房叫道。

“你想住到这样的红砖房吗?”田慧巧伸手摸了摸小宝的小脑袋。

“当然想了。”小宝用力点头。这么大、这么漂亮的红砖房谁不想住。

“好,妈妈会努力挣钱,买一座这样的红砖房,带你搬进去住。”田慧巧笑道。

“妈妈,我们去哪里卖鸡和鸡蛋?”小宝问。

“黑市。”

“黑市在哪里?”小宝好奇地问。

“在城外面,我们这就去。”

田慧巧拉着儿子向出城的方向走去,等他们出了城,天上的日头已经移到正中间,中午了。

田小宝年纪还小,走这么久,累得直喘。

田慧巧连忙停下,让儿子休息,等儿子不喘了,才带着儿子继续向大石桥走去……

等他们母子到黑市的时候,发现可能是中午,大家去吃饭的关系,黑市的人很少,七七八八的坐着几个人,人人面前都摆着东西在卖。

田慧巧拉着小宝四处看了看,发现全是红薯、洋竽,还有一个卖麦面的,并没有鸡蛋和鸡,没有她的竞争者,悄悄松了口气。

田慧巧找了个不错的位置,放下担子后,就把鸡抓了出来,随后把装着鸡蛋的破篮子放到鸡旁边,带着小宝坐地上,等着生意上门。

“这鸡看着不错,就是鸡蛋小了点,妮子哪里人啊?”坐在隔壁卖荞面的大婶突然向田慧巧搭话。

“大平公社那边的。婶子,你背荞面来卖呀,生意怎么样?”田慧巧立刻转过头回答大婶,打听起今天的行情,想看看今天的生意怎么样,客人多不多。

“可能不是赶集的日子,生意不行,来买东西的人少,到现在还没有卖出去,昨天赶集,生意就很好。”大婶叹了口气。“昨天我才来,就有人把一袋红薯全买了。”

“你儿子多大了?”大婶向小宝看去。

“三岁多。”田慧巧回答。

“我也有个儿子,但比你儿子大得多,今年十七岁了,正在读高中。”大婶笑道。

“说起我那儿子,那可是我的骄傲,他是我们生产队的状元郎,他懂的可多了!他经常找报纸看,全国发生什么大事小事,出了什么新政策,他都知道。”大婶满脸骄傲的狂夸儿子,话中带着几分炫耀。

“婶子,你儿子可真是厉害了不起!能有这样的儿子,婶子你可真有福气!”

田慧巧是真心觉得大婶的儿子厉害了不起,这个时代的农村能培养出一个高中生可不容易,农村的高中生那就是真正的金凤凰。

“你儿子读高几了?”田慧巧多嘴问了一句。

“读高二了,明年就高三了。”

“供个高中生可不容易,大婶你家一定很辛苦吧。”高中生读书可是要花很多钱的。

“那是,别提多辛苦了,但我和我家老头子商量好了,无论多辛苦,都一定要供儿子读到高中毕业,让他分到一个好工作。”大婶一脸的坚定。

“大婶,你可真了不起,你儿子有你这样的娘,真是幸运好福气!”田慧巧对大婶竖起了大姆指,心里想着她也要像大婶学习,供儿子上高中。

“你背东西来卖,一天能挣多少钱啊?”田慧巧突然想起一件事,好奇的打听道。

“这个不好说。东西不一样,斤数不一样,挣的钱也就不一样……像上上上次我卖的是家里刚挖出来不久的洋竽,十多斤,就挣了一块多钱。

上上次卖的是萝卜,也是十多斤,但萝卜便宜,卖不起价来,才挣了五毛多。上次卖的是红薯,有三十多斤,价格还行,得了三块钱。”

“你天天都背吃的来卖,你家吃的可真多!”田慧巧脸上露出一丝羡慕,眼中闪烁着好奇。

听大婶说的,她上上上次卖的是洋竽,上上次卖的是萝卜,上次卖的是红薯,今天卖的是荞面,她家有多少粮啊。

“偷偷和你说,我男人是生产队的大队长,所以我们家粮多,吃的多。”大婶压低声音笑道。

闻言,田慧巧恍然大悟。

这生产队的大队长管一个队的生产,那可是个肥缺,有很多油水,有点手段的都会悄悄捞不少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