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大宰相 > 第五百零四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辽东的酒与关里的酒完全不同,辽东因为地处严寒,所以酿的酒都是高达四十多度的烧刀子,与关内的十多度的黄酒可不一样。赵和虽然在后世号称酒桶,喝这种四十多度的酒完全不在话下。可是赵和已经穿越到这个时代好几年了,身体早已经适应了十多度的黄酒,现在喝了几斤高度酒马上感觉不好。

刚开始赵和还没感觉怎么样,但出了大门一遇见辽东的寒风,酒气马上从胃中反了出来,赵和赶紧趴在路边的边沟哇哇大吐。赵和吐完后好受不少,但今天确实喝多了,吐完一头趴在地上人事不省。赵和此举引得那些四川人哈哈大笑,刘招孙笑道:“曹宝,赵老弟喝多了,去找个人来背赵老弟出城!”

第二天赵和在剧烈头疼中醒了过来,他用手揉着额头骂道:“他娘的,真是疼啊,沈月!给老子拿杯热茶来!”

赵和这时还以为自己在天津的家中,可是喊了半天没有动静,睁眼看向四周,才想起来原来自己到辽东了。

赵和身处一顶帐篷中,帐篷都是羊毛毡子制成,门口为了防御寒风堵得严实,只能靠棚上的气窗通气。

赵和看了看身上,昨晚上大概自己喝多了没有脱衣服,身上盖了件羊皮褥子,到是不怎么冷。

赵和起身整理一下衣服,然后掀开帐篷的门帘,才发现自己已经身处军营之中,门口站了两个全副武装的士兵,看到赵和起来了,纷纷躬身说道:“赵大人起来了,我等这就去禀报刘大人知晓!”

赵和看着眼前的军营愣在那里,并没有听到士兵说什么,他已经被古代的军营震惊了。

赵和所处的军营依山而建,周围都是用土堆起了高达一人的土墙,土墙上是用碗口粗细的松木建成的杖墙,杖墙上是一人宽的甬道,上面每隔二十米站了一名哨兵。

赵和看到那一人高的土墙真是让人咂舌,要知道辽东现在夜间能达到零下三十多度,冻土层足有两米多深,这帮四川人是如何弄出这么多土的。

就在赵和乱看的时候,穿了一身棉甲的刘招孙来了。他在远处就笑道:“赵老弟,你醒了?厨房为你准备了早饭,哥哥陪你去吃!”

赵和看到刘招孙来了,赶紧拉着他问道:“哥哥,吃饭不急,小弟问你们使用了什么办法?能弄出这等规模的土墙?”

刘招孙笑道:“这还不简单,这里有的是木材,在一片空地上点上几堆篝火,烧上一夜,土自然就松了!”

赵和一想也对,现在可不是后世,有完善的森林法规保护绿色植被,现在出了城二里以外就是原始森林,无尽的木材取之不尽。

“刘大哥,可是这般兴师动众是不是有些浪费啊?”

赵和知道刘招孙他们只有一千多人,还是来到盖州这种后方运粮食,大兴土木建这种半永久工事,确实有些兴师动众。

赵和没当过兵不知道军中规矩,刘招孙听赵和这么说却解释道:“贤弟,话可不能这么说,军中规定大军出行,必须要在两个时辰内建成土城,就是只停留一晚也要如此!”

俗话说得好,兵之大事不可不察也!军队是国家统治阶级维护权威的工具,自然需要令行禁止。特别是川军这些精锐边军,不要说在冰天雪地中建一座简易工事,就是让你遇山开路过水搭桥也要无条件完成。

赵和对军事一窍不通,在他印象中这些古代军队如同一窝蜂一样,打架一拥而上,碰到硬仗就一泻千里,其实赵和完全对古代军队误解了。万历末年时期的明军战斗力绝对不次于开国时期,试想如果都是赵和想像的的那样,如何能与百万流寇作战呢?一支军队只要编制尚存战斗力还在,就要时刻防备被敌人偷袭,就算在大后方也一样。所以那怕是主要住一晚上,也要就地取材建立完备的防御工事。

赵和听刘招孙的解说感觉津津有味,心想以后有机会一定多多请教这个广东佬,毕竟崇祯乱世就在不远的未来,自己将来不可避免的要碰到军队,所以现在还是多学一些有好处。

川军这处临时军营不太大,毕竟这次他们一共才来了一千人,在加上些赶车的民夫也不过一千五百人,所以赵和在刘招孙的带领下很快就看完了整个军营。

参观完毕后刘招孙带着赵和来到食堂,当然不是军中那种大锅饭食堂,而是刘招孙自己的小食堂。刘招孙是广东人,虽然常年的军旅生涯让他对吃这方面没什么讲究,但还是从老家找来两个厨子,为的就是闲暇时能好好品尝一下美食。

今天为赵和准备的正是广东特色肠粉,这东西赵和以前吃粤式早茶的吃过,到了这个时代还是第一次吃。明代很多调料食材与后世差不多,这些早点做的也与后世有七八分相识,与赵和喜欢吃的蟹黄汤包真是一时瑜亮。

刘招孙看赵和十分喜欢自己的家乡小吃,也十分高兴,看着赵和吃的差不多了,才问道:“赵贤弟,一会儿吃完饭了是不是陪哥哥去趟码头?”

赵和一边塞着肠粉,一边问道:“去码头干什么?”

“贤弟忘了昨晚答应哥哥,说要帮忙解决粮食的问题!”

赵和听刘招孙这么说才想起来,原来自己昨晚上答应过,帮他们川军解决粮食问题。这些事情对户部出身的赵和不算什么难事,所以打包票说道:“原来是这件事,请刘大哥放心,这件事包在小弟身上!”

看赵和答应的痛快,刘招孙十分高兴,等赵和吃饭后,二人带着十名护军,骑了两匹马重新来到盖州城外的码头,来找户部派在这里主管运粮的小官,张典吏。

码头上现在还是一片繁忙,昨天赵和走了,但上百条船的货物可不会一天就卸完,所以未来的半个月这里都会如此繁忙。

刘招孙是轻车熟路,带着赵和直接来到码头外面的一片木头房子,这里就是张典吏的办公室。

现在已经进入冬月,辽东白天的气温也在零下二十度,办公室的房门挡的严严实实,刘招孙带着赵和掀开棉制门帘,一股热浪从里面窜了出来。

赵和走进屋中松了口气,这里面倒是挺暖和,房间不太大,大概有三十多个平方,和户部那些办公室差不多,外面是一些书办知数办公的地方,里面才是张典吏的办公室。

大概这里的人都认识刘招孙了,看到他来了一个个都没什么表情,而刘招孙也没跟他们废话,直接带着赵和走入里屋。

里屋是个单间,这里布置的有些书房的气息,一张办公桌上放满了文件,一个中年的八品小吏正在低头忙着政务。他听到脚步声响动,抬头看到刘招孙进来,叹了口气站起来行礼道:“刘大人,您怎么又来了?下官不是说让您十天后再来吗?”

刘招孙大概在这里碰了不少次灰,所以对这个典吏没什么好印象,直接说道:“张典吏,这次不是本官来找你,是这位赵大人来找你!”

张典吏看刘招孙身后还有一个年轻人,头上戴着一顶裘皮帽子,身上穿了一身裘皮大衣,这件大衣通体都是黑色水貂皮制成,没有一根杂毛,看样子就是价值不菲。

张典吏不知道刘招孙带来这个年轻人是谁,但看穿戴不俗,所以不敢怠慢,拱手问道:“请问这位老兄是那位?在那里公干?”

赵和哈哈一笑,从怀中掏出自己的告身文件,交给了张典吏,然后说道:“张大人,本官是户部辽饷督运使,这次受天津巡抚中丞毕大人委派,来辽东这里检查辽饷督运情况!”

张典吏一听赶紧站了起来,这可是上眼皮,虽然赵和的官职与他一样都是正八品,但人家是中央官员,你一个小小粮库头那敢跟人家装大?

“原来是上差到来,卑职不知真是罪该万死!”

张典吏赶紧安排赵和坐下,然后让门外的书办为赵和沏茶,拿出来的还是今年最好的西湖龙井。

刘招孙以前来的时候,不要说茶水,连凉水都没有一口,现在看到如此款待赵和,气的哼了一声,闭着眼睛不再说话。

张典吏为赵和端上茶水,然后站在一边问道:“上差这次来有什么事情吗?”

“张大人,你也坐下,本官这次来不是查看你督运的进度,而是想求你办件事情!”

张典吏一听赶紧笑道:“为上差办事是卑职的本分,那用上差说什么求不求的,敢问上差有什么事情要卑职去干呢?”

赵和指了指刘招孙说道:“张大人,这位刘大人是本官的好朋友,听他说他来这里领粮食,已经等了一月有余,但一直说没有粮食,正好本官经过盖州,所以来看看到底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咱们一同解决了,现在辽东战事在即,万万不可因为这些小事情,让前线的战士寒了心!”

赵和这番话说的很客气,倒不是他要求张典吏办事,故意的这般低声下气,而是赵和经过这几年的混迹官场,知道这些基层官员十分不容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当官的一句话就让下面人跑断腿,所以赵和打定主意,只要这次不是这个张典吏太过分,自己就好声好语的把事情办了,万万不可再像以前那样得罪人了。

张典吏原本满脸的赔笑,但听赵和这么说马上露出为难的表情,说道:“赵大人,这件事不是卑职不办,只是实在不好办啊!”

张典吏说完让刘招孙拿出辽东巡抚衙门开具的拨粮公文,交给赵和说道:“赵大人,您看,这是辽东巡抚衙门开具的公文!”

赵和接过一看,上面写着拨付刘綎军军粮两千石,见面给付!

赵和看了看问道:“这不很正常吗?那里出现问题了?”

张典吏叹了口气解释道:“赵大人,咱这里运输的是辽饷不假,也是为辽东士兵准备的粮食,可是咱们这里只是个转运机构,上面负责的不是辽东巡抚衙门,而是天津巡抚衙门下属的督粮道,刘大人拿着辽东巡抚开具的公文,来咱们这里提粮,实在不合规矩啊!就算卑职给刘大人粮食了,可是咱们这里出现空额怎么办?粮道单大人追究起来怎么办?卑职一个八品小吏,可当不起这个大疏漏!”

听张典吏解释完,赵和明白问题出现在那里了。杨镐给刘綎的粮食应该是辽东战区拨付的,可是刘綎却让刘招孙拿公文跑盖州这里提粮食,这其中差了两个部门,自然张典吏不能将粮食交给刘招孙。

赵和转头问道:“刘大哥,你们为什么跑到盖州这里?没去辽东的粮道问问吗?”

听赵和问起,刘招孙叹了口气说道:“实不相瞒,我们也去过辽东粮道,可是人家说没有粮食,如果想要粮食就要来盖州这里等候,如果在辽阳等着,还不知道等到什么时候呢!现在辽东二十多万军队,每日里消耗巨大,在辽阳死守也不是办法,我们刘大人这才安排我带人来到盖州这里碰运气!”

张典吏听刘招孙这么说,马上说道:“赵大人,您听到了吧!我们这里的粮食都是要运往辽阳的,如果在这里就让刘大人取走,短了数量我们没法与辽东粮道交差啊!”

赵和一听是个问题,他来之前没想到竟然能出现这个问题,他还以为就是这个张典吏卡脖子要好处,以为自己来了马上就能解决。现在听到问题的症结,赵和感觉也十分不好办。如果强行从这里提走粮食倒不是不行,可是那让这些官员怎么办?赵和可不想为了刘綎而得罪人。

刘招孙看赵和沉默不语,以为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刘招孙只好说道:“贤弟,如果真不行就不为难你了,我们先回去请示一下刘大人怎么办!”

赵和听刘招孙这么说可不行,他刚才已经打了包票要为刘招孙解决问题,同时赵和还要与刘綎拉上关系,怎能碰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了呢?这次碰到的问题虽然难办,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赵和想了片刻说道:“刘大哥,放心,这件事包在小弟身上!不就是两千石粮食吗,小弟答应给你五千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