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评论区:

《为什么大象晚上不去河边喝水?——因为晚上河边有车。

为什么某地的羊会爬树?——因为当地没有草。

为什么我国陕北人民经常带头巾?——可以减少洗头次数。

为什么台湾人要把工厂开到福建?——因为福建是他的故乡。

每次都是先把正确答案排除,分析的头头是道,自信满满的选上,结果都是错的, 这题出的跟脑际急转弯似的,真不愧应了那句话,一切没有天理的东西都被称为地理。》

《永远都忘不了为什么陕北人民在门口种枣树?答案是因为红色喜庆,这真是离谱到给你正确答案,你都不敢往上抄。

我每次做地理的时候,第一次自信满满这就是正确答案,第二次,嗯......可能其他的也对。》

《想起以前遇到过的一道离谱的题目,诗的名字叫《秋天的梦》问诗人为什么忧郁,答案是可能是忘穿秋衣秋裤,我们班全军覆没。》

《看过一道地理题,问:地震时带什么最好逃生,分别是口罩,口哨,手机,和身份证,我选的是口哨,结果答案是身份证。》

《那个路两旁植物不一样的,我记得这好像是个高考题。》

《为了防止我考上名校,地理出题人真是煞费苦心。》

《高一时的我:地理拿分那不是有手就行,高三时的我:对不起,我错了。》

《众所周知,地理等于玄学,每回地理考多少分都是随机的,考的高了年级第一,考的低了班级倒数,考高考低完全看运气。

你以为考的是逻辑,实际上是想象力,你以为是想象力但又变成了逻辑,我都不敢说我地理好,我现在感觉良好, 好担心到了高考时考个低分。》

《自然地理还好,人文地理感觉就是在考验我跟地理老师的默契度。》

.......

观众们看着评论区网友遇到的题, 原以为之前就已经够离谱的, 没想到竟然还有比那还要离谱的题目。

“这题是真的离谱,给我正确答案,我都不相信是对的。”

上面的这些题目,下面对应的答案要是对的话, 真的让他们有些怀疑人生。

还有诗人忧郁的原因,忘穿秋裤,这谁看了不迷糊?

更没想到的是,里面有的竟然是高考题!

他们自然知道高考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只是没想到高考题竟然是这样的,太出乎他们的预料了。

“那个地震带身份证这答案真的是正确的?为啥?难道是方便确认尸体是谁?”

众人听到他的话,也看向那道题,“这个正常人应该都是选择手机吧, 有了手机不是什么都好说,哪怕被埋了,也可以用手机拨打电话,手机上还有震动铃声,这个不比那个实用?”

“不对,万一被埋到地下的话,手机应该没有信号吧, 我看他们只是到了地下通道,手机信号都不太好了,这要是埋了,手机应该是没信号了,有铃声但是也不大,还不如拿着那个口哨呢。”

“但不管怎么样,也不应该选身份证吧,除了认尸方便一些,它有什么用吗?难道还能带定位?”

众人摇头,这个真不知道,他们知道看过后世的身份证,里面应该是有一个芯片的,就是不知道这个芯片带不带定位的功能。

要是带定位的话,这道题倒是能够理解,毕竟有定位可以方便搜救。

光幕上画面变化,这次先出来了两张照片,众人定睛看过去,两张不同的面孔印入他们的眼前, 当观众们看到上面的名字后有不少人顿时不可思议的惊呼出声。

“啊?这就是那个乞丐皇帝朱元璋?怎么回事?两张都是?”一个人还能有两幅面孔?

他们看着上面的名字再三确认,确实是同一个名字,“这两张怎么差别那么大?确定是同一个人?”

“左边的那张面容周正,看着还有点可爱,但是右边的那张是怎么回事?怎么是个鞋拔子脸?”

“这两张画像在后世很有名吧,我记得之前就在那个博物馆里,有看到过,只不过始皇帝他们两人走马观花,所以只是一闪而过。”

周围人不少人回想着之前的画面,“有看到过吗?确实去博物馆了,但我咋不记得了?我只记得看到了那个清朝皇帝的画像。”

“有啊,好像还有唐太宗的吧,因为画面太暗了,再加上隔的远,他们的脚步也没怎么停留,所以看的不真切,不仔细看的话都不会太注意。”

“不记得了,那个博物馆里面太暗了,我只注意到了人挤人。至于文物,我就记得那个瓷器,还有刘修的玉衣。其他的完全没注意到。”

不少人也赞同他的话,除了个别的东西,他们也没注意到其他的,博物馆的灯光实在是有些暗,离得稍微远一些,根本就不知道是啥,更不要说上面的介绍了, 而且人实在是太多。

始皇帝当时也只看了他感兴趣的,就没怎么再看,至于那个张玉,后面直接就是走两步就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全程就在最开始的时候,多在文物前停留了一会儿,后面都是扫了一眼就走了,他们更是啥都没看到。

对这幅画更是完全没印象,倒是有两幅巨型的画像,是清朝皇帝的,但是不知道是谁的名字,搁着光幕看不清楚。

万朝的皇帝们也看到了画像下面的名字,看着差距如此之大的两幅画像,也有些好奇起来,这到底哪张是那个朱元璋?

有人摸着自己的脸,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在后世有没有传下什么画像,哪怕在这个时代有,但中间隔了那么长的时间,估计不一定能够传到后世。

历史上能够传到后世的少之又少。

大明朱棣原本还很好奇那张鞋拔子脸的头像是谁呢,但当下面的名字一出来,他顿时无语住了。

这是他老爹?

幸好他爹已经去世了,这要是活着不得被气晕过去。

不对,他爹应该也看到了这张照片。

不知道现在是什么表情?估计会被气个半死。

朱棣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脸,他老爹都被画成了这个样子,那他呢?

不会也有人觉得他们老朱家的人都长着这副模样吧?

朱棣忍不住恶寒了一下, 明明自己也有画像难道就没流传到后世?

朱高炽摸摸自己的肚子,他这副形象,不知道那些画师会怎么画他?

果然还是只画上半身更好一些。

另一个时空, 朱元璋一脸无语,他虽然长得不算太出众,但也不至于长成这样,这到底是谁画的?真的不是故意抹黑他?

虽然都当上皇帝了,对自己的外貌不应该那么多在意,但是画成这样他真的是不能忍。

这万一后世人提到他脑海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张画像怎么办?

简直有损他帝王的威严!

朱元璋看着光幕,他有一种预感,这张丑的画像估计流传的更广,说不定在历代皇帝画像中, 其他人都记不住,就只记住了他。

毕竟,这丑的实在超凡脱俗,丑的格格不入,让人不想记住都难。

大秦,嬴政看着上面的图片,这张图他在博物馆里看到过,只是没这么清晰,除此之外, 他也看到了那个叫朱棣的画像,最明显的还是那个康熙和乾隆的,离得老远都能看到。

想到朱棣的画像,再看看右边这张鞋拔子脸朱元璋,这要说是父子,他是不会信的。

这丑的有点过分了。

比起右边来,还是左边的可信度更高一些,而且大明距离后世也不算是太久远,画像应该是能流传下来的。

至于另外的那个鞋拔子脸,感觉纯粹就是为了抹黑的。

毕竟他还看到了自己的,上面虽然写着他的名字,但和他本人关系不大就是了。

嬴政将手机的相册打开,翻了翻。这个手机到了大秦之后,那些需要联网的一个都用不了,不过,他也不在意。

看着上面的照片,嬴政再一次感叹手机的神奇,张玉给他发的照片,那修图修的极为夸张,给自己修就算了,还给他哐哐一顿修。

他亲眼看过张玉修图,一顿操作,原本没有妆的脸上,立刻变成了全妆,而且还很自然,比她自己化的还要好。

至于他的照片,和原图对比起来,直接让他年轻了至少十几岁,差点都没认出来是谁。

外面的李斯正在监工,耳边忽然传来了小声的嘀咕,“以后有没有机会让陛下帮咱们拍一张照片打印出来?”

李斯心念一动,他其实也想要一张照片,之前的大秦想要留下画像之类的,很难, 就算是始皇帝的画像那也是大唐的时候画的,不去抹黑就已经很好了。

他们要是也有画像流传下去,确实不错,后世提起他们来,不仅有名字还能想到长相更好一些。

而且始皇帝也带来了这种打印照片的机器,不大也不占地方,虽然他不知道怎么操作,但是嬴政会,手机的相机到了大秦也是依旧可以使用的,很简单就能成功。

但想想,之前那个张玉提议嬴政和扶苏他们拍一张全家福都被拒绝了,他们更不用想了。

李斯往里面望了一下,看着桌子上摆放着的各种电子设备,脑子里不知道为何想到,要是按照这个时代的发展,在过两千年,这个时代的后世不知道会怎样?

是比光幕上的那个后世先进还是会被历史修正和那个时代差不多?

那个时代的考古要是挖出这些东西来,又会是什么表情?

就在他思考的时候,又是一道很小的声音传来,“算了吧,给后世留点悬念不好吗?”

“你这张脸确实给后世留点悬念挺好。”

李斯:“......”

这是吐槽那人长的丑吗?

不过,那个手机不是可以美颜的吗, 就算长的再丑也能给你修的五官端正,那些个照相馆的老板,各个都是整容大师。

大汉,刘邦有些羡慕的道:“虽说丑是丑了点,但好歹也流传了下去,知足吧。”

而且旁边的另外一张相貌也挺好的,可以了。

像他,不要说这什么画像了,墓估计都被人给撅了,说不定连骨头都不存在了,他还能说什么,他啥都说不了。

大汉也离后世太远了,这根本就传不下去。

想到之前看到的兵马俑,刘邦忽然有了主意,要不就按照自己的样子捏个陶俑写上名字放到陵寝里?

这东西就算是盗墓贼也不会想要的,只有到了后世才有价值,在他们这个时代,或者说,后世的历朝历代,只要没有进入现代化,价值都不大,存世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要是按照历史,他也没多少时间了,要是那个大蒜素有效的话,他还能多活几年,要是没用的话,那也是天意,他得提前将陶俑制作好,活到这个年龄,也算可以了,已经超过了很多人。

大唐,立政殿,此时的李世民在听完太医对长孙皇后的诊断之后就一直陪着她,要是真的如历史上那般在贞观十年去世,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一想到之后的日子,他实在是忍不住自己的眼泪。

就算知道了历史,但这种疾病要如何治疗?

他要如何改变这个结局?

李世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好主意,似乎只能缓解,但根本就没办法除去病根。

长孙皇后安慰了他好一会儿,对于自己可能会在贞观十年去世,她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坦然的接受了这一切, 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就算续命也多活不了几年。

唯一放不下的是那几个孩子,尤其是在知道了关于他们的未来之后,这让她担忧,甚至她怀疑,李承乾在未来会变成那样,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她。

长孙皇后叹息了一声。

她不求李承乾能像他父亲那般,但也不希望他最后落得那般下场。

李世民听到长孙皇后的叹息声顿时紧张不已,赶紧让太医在诊治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