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穿成孙尚香后我嫁给了 > 第四百九十六章 铁面柔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程清萍说这话的时候,根本就没有特意的去恐吓孙权,然而这话一说出来,就让孙权觉得心里十分的不舒服,总觉得香姬是在威胁自己。

等程清萍抬头看孙权的时候,就发现他脸上跟调色盘一样,来回的变化,显然是又在想什么不好的事情,程清萍就觉得很疑惑,孙权一天到晚,脑子里装的都是些什么?

自己和他随口说的话,他就能想的那么多,这小脑袋瓜里面,装的都是些屎吗?

“仲谋哥哥可是觉得,我在威胁你,你多虑了,我没有这种习惯,我只是想和你说点儿事情,完全没有必要威胁你,至于你担心我把孙家的大权要回来,没有可能的,那些出力不讨好的事情,恐怕也就只有你喜欢操心费神,我这个人最懒不过,没有那么大的心,也没有那麽多的想法。”

程青萍很肯定的说这话,自己之前和孙权说过,当然自己当时也恐吓过他,说如果他再不好好做的话,就把这些权利,一并收拢到自己的手中,至于孙权在想做什么,完全只能听从自己的安排。

可以说那个时候,自己是打定主意要拿捏着孙权,但现在自己考虑着,觉得还是要给他一些安全感的,免得孙权心中总是处于一种惶恐不安的状态,时刻都觉得自己要把权利夺回来,实际上自己真的是没有这种想法。

香姬说的话,还是有一定可信程度的,更何况她确实看起来不太想要这些权利,再说她一个女郎,要去也没什么用,反倒是自己若是不在孙家做点儿什么,孙家连自己的一席之地都没有。

“我这次过来,是想和香姬说税务的事情,到底该怎么办,若是孙家税收不齐,日后如何能够让将士们吃饱饭?”

程清萍当然知道事情的严重性,这会儿不用孙权来说,就已经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儿,合是想过来兴师问罪,顺便压一压自己的风头。

可惜自己还真不能够,如他所愿,想压自己的风头可以,但是想要兴师问罪没有可能!

“老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孙家的规矩在那里,为什么不强制性把税银收上来呢?就算是家里条件不好,也可以在孙家的税收完成以后,和孙家负责的人交谈,我相信孙家负责各个地方的人,都不是铁石心肠的。”

她说的是实话,孙家之所以能够落得一个仁慈的名声,可仅仅是因为自己的缘故,还有其他很多原因,可以说孙家的仁慈,是所有人共同努力出来的,而不是说仅凭借程清萍的一己之力,就让孙家成为所有人眼中的老好人。

“你现在觉得孙家的仁慈,对待百姓和善都是我带的头,所以想着过来和我兴师问罪,想挫一挫我的威风,我想告诉你,完全没有这个必要,你我是亲兄妹,亲兄妹窝里斗,你觉得外人知道了,不会看笑话吗?你丢的起这个人,我丢不起这个人,而且我觉得孙家也不一定丢的起这个人!”

程清萍说这话的时候,绝对是真心实意的,自己丢不起这个人,孙家也丢不起这个人,这是事实。

孙权没想到,自己就算是耀武扬威,大摇大摆的过来,也没能在香姬这儿占据上风,最后一段话没说完,就头也不回地逃离了孙尚香的书房。

真的是没想到,孙权能够这么的没出息,但人家都已经这么做,程清萍还能怎么办呢,能去对着他发脾气吗?

当然不能,只是接下来的种种事情,自己希望孙权能够考虑清楚,再做定夺。

诸葛亮还是不大清楚孙家现状的,等到第二天,他从其他人口中得知,二公子昨天第一时间就来见香姬,还以为他们是兄妹情深,自然略带调侃的同孙尚香说。

“香姬果然在家里是备受喜爱的,我听其他人说,二公子刚一听闻你回来,就第一时间来这里同你说话,也真的是兄妹情深。”

程清萍很确定自己和孙权关系不和的消息,没有传出去,而且自己和孙权,在诸葛亮心中一定是一对,关系和谐的兄妹,所以说他才会调侃自己,兄妹情深,只是这会儿这句话倒显得格外的嘲讽。

“先生就不要这么说了,我从兄长之间有些误会,至今还未能解决,也不是说我们两个不想解决,只是这误会,到现在为止,还是有些难以言说,最后会是怎么样,我不大清楚。”

程清萍也算是实话实说,自己和孙权之间的误会,这不太大,但是这个误会想要完全解除,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自己想的是顺其自然,至于孙权那边儿想的是什么,自己完全猜不透,也想不明白。

程清萍带着诸葛亮,跑了富春县周围的几个地方,带头将税收收齐以后,其他各个地方的负责人,也纷纷学着香姬,将税收收齐,至于香姬叮嘱他们的事情,他们也不敢忘记。

都同那些家里,属实有些特殊情况的百姓说了,过后可以申请补助。

那些家里确实贫困的百姓,也真的不是想和孙家找麻烦,不过就是有一些人胆子大,还比较贪心,想要浑水摸鱼,这混水摸鱼要真的是那么好摸得,那孙家也就不必管理江东,直接拱手让人就可以了。

偷税漏税没成功的百姓,心里自然是不痛快的,想要和身边的人宣泄一下愤怒,然而身边的人,对他们却满是鄙夷。

倒是真正家中属实条件不好的,周围的邻居都能看的出来,对于这样的人,其他人自然是没什么说的,更何况人家也响应孙家的号召,及时把税银交上了。

至于过后申请补助,是另一回事儿,那些想要浑水摸鱼,过后还不愿意补交的人,自然是要被其他村民议论。

开始的时候,他们还能反驳回去,明朝暗讽说些不好听的话,可后来就出现了一件事情,所有人都专心致志的议论,他们的不是,而他们这零星的几个人,属实应付不来,这么多张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