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开局两个海南岛 > 第119章 轧钢厂出大事儿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6月中旬,采购科。

今天是每月工作汇报例会,因为孔丽娟临时接到通知,要去上级那里汇报工作。

所以例会由罗大勇主持。

以前罗大勇参加这种会议都是带个耳朵就行,今天第一次主持才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2组的李军朋和3组的杨杰,好像走的很近啊。

夏庆阳不是说杨杰和杨为民是男女朋友关系吗?

难道这里还有什么其他事情不为人知?

临近中午,会议已经接近尾声。

采购任务各组完成的都很不错,所有人的心情也都很放松。

大家正在抽烟喝茶讨论下个月的采购计划。

忽听外面传来“轰”的一声巨响,然后便是感受到一阵清晰的震动。

罗大勇离门口最近,第一个冲了出去,后面其他采购科成员也都鱼贯而出。

出了屋门就看到远处一片尘土飞扬。

按照位置来看,应该是锻工车间。

烟尘中隐约还能看到厂房倒塌的痕迹。

看到这一幕罗大勇脸色都变了,这是出大事儿了啊。

“采购科全体人员,都跟我过去救人。”

喊了一声之后,罗大勇就用百米冲刺的速度跑了过去。

轧钢厂内的厂房都是砖混结构。

罗大勇跑到附近的时候,已经能够看到厂房的近二分之一部分发生垮塌。

原本高高的厂房整体性垮塌至半层楼高,巨大的水泥楼板下是一片废墟。

砖块、水泥块、钢条等散落一地,两侧厂房的楼板、钢筋、砖块等因垮塌事故裸露在外。

现场求救声,哭喊声,哀嚎声响彻一片。

罗大勇属于第一批到达现场的,别看距离不近,但是架不住他跑得快。

环视一周看到现场就属他职位最高,立刻给先赶来的工友们下达了救援命令。

还好在巡逻队当过一阵子大队长,多少懂点指挥,要不然真就麻爪了。

要知道这种救援最怕的就是二次伤害和再次倒塌。

还好罗大勇指挥的很是到位,外围的伤员都被一个一个的抬了出来,直接先去卫生所。

这么一会儿功夫,三巨头就都到了。

这时候外围的伤员已经都被拉走,只剩下倒塌厂房内的伤员还情况不明。

杨利民此时只感觉手脚冰凉,这么大的事儿,是不可能捂住的。

就算他想,另外两个副厂长也不会同意。

已经有些歇斯底里的他直接取代了罗大勇的位置,开始指挥众人一点一点的在倒塌的厂房内救人。

罗大勇当然乐见其成,外面的伤员还好说,这厂房内部搞不好已经有工人死亡。

明显谁接手谁倒霉的事儿,有个头高的顶着他就直接让地方了。

李长征和聂远志也知道这个道理,齐刷刷的后退几步,把全场的c位让给了杨利民。

杨利民这时候也深知这位置烫手,但是他必须顶上去。

谁让他是一把厂长呢,他不站出来谁站出来?

不过罗大勇并没有什么都不管,直接让夏庆阳去给附近的医院打电话。

现在不知道厂房里还压着多少人,万一人多,红星医院根本抢救不过来。

电话打过去不久,六院、四九城医院、同仁医院等各大医院的车辆就进了厂。

第一批拉走的是卫生所救治不了的伤员。

毕竟你要是头痛脑热、刀伤破皮这样的病症卫生所还能治。

骨折这样的症状还是得去医院。

又过了大约20分钟,还没等倒塌厂房内救援开展到十分之一呢,大领导的车也进了轧钢厂。

事儿太大,谁也不敢压着,杨利民直接给部里打了求援的电话。

大领导带来了一群军人,这效率就和工人完全不一样了。

等到下午5点半,所有救援工作完成,这要是让工人来干,明天也不一定能干完。

不能说工人们惧怕二次倒塌导致受伤,所以有些畏手畏脚。

只能说人民的子弟兵不怕受伤、不怕牺牲,永远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再则救援经验方面,工人和军人也不是一个等量级的。

晚上6点,轧钢厂所有领导在厂礼堂开会。

大领导并没有发火,因为锻工车间倒塌的原因还没有调查出来。

这次会议主要是要求各基层领导安慰好厂里的工人们。

毕竟这锻工车间能倒塌,其他车间会不会也有类似的问题?

工人们在这样的车间里工作,只会心惊胆战,工作效率就更不用提了。

会后,大领导与杨利民握手告别的时候说道。

“利民啊,这次的事情一定要有详细的调查结果,其他的厂房也要马上安排人去检查。

绝对不能再出现第二次啊。”

杨利民此时已经心神疲惫,一直在现场,中午饭都没吃。

“请领导放心,绝对不会有第二次。

等调查结果出来了我再向您汇报。”

大领导带着秘书离开,杨利民这边则还有一堆的工作在等着他。

晚上罗大勇下班到家都已经8点了。

这一路走来发现这次不是95号四合院了,整个南锣鼓巷都在谈论这件事情。

南锣鼓巷有大量的轧钢厂员工,白天厂里的事情等工人们到家之后传播的速度还是很快的。

毕竟上一次发生厂房倒塌这样的事儿,应该还是在解放前。

等回到四合院,就发现平时在门口聊天下棋的易中海、阎埠贵等人,统统都不在。

到家一看,就连自家媳妇儿和孩子也都不在家。

罗大勇又从跨院回到了四合院,走过中院来到后院一看,果然都围在这里。

刘海中正在给大家讲述着今天厂里发生的事故。

只见他手脚并用、绘声绘色,到是给人们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今天他也是运气好,当时正在技术学习中心给新入厂的锻工学徒们上课呢。

这才让他躲过了一劫。

但是他的徒弟徒孙们受伤的可不少,他这会儿也是刚从医院回来。

且不说别的,就看全院人几乎都围在他身边听他讲,这种感觉刘海中就很飘然。

罗大勇看李秀兰也在人群中,也就不往前凑活了。

这事儿说开了也好,大家都知道详细情况就不会再相信谣言。

要不然你看看,明天这事儿还不一定传成啥样呢。

第二日清晨,各大医院传来消息,送来的伤者里有19个轻伤者已经基本无碍。

重伤8人,也已经全部脱离危险。

但是有4人在送往医院途中就已经没有生命体征了。

杨利民一夜都没合眼,早上也就喝了碗粥,一直在等这个医院报告。

看到医院的通知时,只感觉头晕目眩,差点跌倒在地。

这么大的安全事故,这锅太黑太重了。

如果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杨利民还有那么点可能性继续坐在厂长的宝座上。

轧钢厂每年都有一些指标,这样的重工业工厂不出意外几乎是不可能的,就像是当初的贾东旭。

但等到中午事故调查报告一出来,他就基本上要和轧钢厂说再见了。

“你们确定没有调查错误?

厂房倒塌是因为偷工减料导致的?”

杨利民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几乎是气急败坏吼出来的。

不过这都没用,因为这次调查组是由四九城政府、工业部、公安部联合组成的。

调查小组的组长看着杨利民的样子也很同情,但是同情改变不了事实。

“杨利民同志,我们已经再三核实了。

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厂房使用的水泥不合格。

而且在其他厂房我们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

我们查看了轧钢厂的修缮记录,所有厂房的最后一次修缮时间是在去年的8月暴雨过后。

所以我们有理由怀疑,是你们厂采购的水泥出了问题。”

杨利民这才想起来,去年8月暴雨,所有车间厂房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其中锻工车间最为严重,顶棚全部都是重建的。

拿过调查报告仔细的看了看,当时负责采购水泥的是采购2组。

转头对刘秘书说道。

“去,把后勤部主任孔丽娟、副主任罗大勇,采购科科长王胜男,还有2组的李军朋组长都给我叫过来。”

刘秘书一直在边上,听到了调查组和杨厂长的对话。

这时候也知道事情轻重,转身就跑出去找人了。

孔丽娟和罗大勇还不知道一口大锅从天而降。

这时候正在后勤部里,计划着采购些福利给昨天参与救援的工人们呢。

虽然发生了事故让厂内人心惶惶,但这个时候更要树立优秀的典型。

既然是典型,那奖励肯定就不能太寒酸了。

门没关,所以刘秘书敲了敲开着的门就直接进来了。

“孔主任、大勇,杨厂长让你们过去一趟。”

说完转身就要走。

罗大勇赶忙跑过去伸手拉住,这时候杨厂长找,估计不是什么好事儿啊。

不问明白点,谁心里能有底?

“刘哥,杨厂长找我和孔主任,这是又出什么事儿啊?”

刘秘书看了看这二位,心想过去也都能知道,没什么隐瞒的必要。

“孔主任、大勇老弟,这次你们后勤部要有麻烦了。

听调查组说这次事故的原因是偷工减料,问题出在水泥上。

你们想想这水泥是谁采购的?”

说完伸手拍了拍罗大勇的胳膊,转身又向采购科跑去。

罗大勇听完就感觉这两天出门是不是没看黄历?

我这一天天划水摸鱼的人,也有扛雷的一天?

孔丽娟听完刘秘书的话更是和杨厂长一样,只感觉眼前一黑。

因为洪熙明的事情,好不容易才把位置稳住。

突然又出来一个这么大的事儿,这得心里素质多好,才能稳如泰山?

反正孔丽娟是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