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亮剑:开局丁炸桥,自酿地瓜烧 > 第294章 远东风暴前夕,寂静下的波澜壮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94章 远东风暴前夕,寂静下的波澜壮阔

不过魏大勇地话倒是提醒了李云龙。他儿子已经满岁了,作为老战友,丁伟不得表示表示。

也算李胜利的叔叔辈,总不能空手,那不是没礼貌吗?

就给一个坦克连好了,多了咱不嫌多,少了也不嫌少。

哪个部队不羡慕绥热察军区,装备好,火力足。不仅有各种大炮榴弹炮,还有飞机坦克。

已经有人向总部提申请,要安排干部到绥热察军区学习。

把装甲作战、空中作战的火种散播到全军,以此提升部队的凝聚力跟战斗力。

别说友军部队了,就连七路半内也想安排军官,到丁伟的装甲兵训练学校深造一波。

学习装甲作战有几个好地方,德子、苏联,那肯定是理论最佳,装甲作战经验最丰富的地方。

关键德子已经凉了,想去苏联学习,你得有门路条件。

退而求其次,往丁伟这里来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把丁伟给搞不会了,朝着钟志成抱怨。

“奇了怪了,我军友军都安排了军官,要到武城学习坦克作战。我怀疑他们暗中勾结,可惜没有证据。”

老钟哈哈一笑,八路的军官跟七路半的军官还真可能是同一批人。

就算不是同一批,傅先生的手下,也有不少吸收了共产主义的思想。

“理论课程在哪都能学到,买本书,找点资料就行。但实践能力,还真得到咱们绥热察军区来。”

“日式坦克95\/97,苏式坦克t26\/t34\/bt-7,除了去苏联学习,最好的去处就是武城。”

另外,武城的战车工厂的产能持续提升,去年大半年,仅仅输出了10辆坦克。

今年年初第一个月,已经有5辆坦克的雏形了。生产线的完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原样搬过来后,还有一些技术问题。

譬如有一条,零件需要伏尔加河水清洗,问过苏联的技术人员以后,才知道他们的厂子就在伏尔加河旁边。

这是技术上的问题,还有原材料的问题。所需的各类金属,需要从矿物中提炼。所需的钢铁材料,也需要炉子炼出来。

涉及到开采、冶炼、铸造、加工、生产等多个步骤。

只有全部打通后,才会源源不断的生产坦克。这边进料,那边出坦克,形成真正的生产线。

工业能力差,基础薄弱,这个积累的过程必然漫长且吃力。

困难重重,那就克服困难,今年有望实现月产5-10辆坦克的可能,到年底时分,很可能拉出一百辆快速坦克来。

军工厂产出的坦克,得均分给各部队使用,不能让丁伟全占了。

想开上坦克,得先有会开坦克的人,没有装甲兵,你申请什么装甲武器?

所以年初就出现了丁伟所见的巧合,几个军区都组织了年轻干部,投入到武城学习中来。

这是好事,能够让兄弟部队均有提升,战斗力直线上涨,何乐而不为呢。

但不是免费的,得交钱。组织也需要发展,也需要运作,哪有免费的午餐。

“这个丁伟啊,竟然跟我要学费。”

刘师长笑眯眯的,看着丁伟发过来的电报,拿着跟老总告状。

“我看他说的不错,哪有免费的知识,入十留三的想法不错,既保证了各军区都有装甲兵的火种,又给绥热察源源不断提供新鲜学员。”

刘师长哪里是告状,要把这个事情拍定为事实,帮着丁伟落实下来。

啥意思,来十个人学习,其中三个要留在绥热察军区。

教学不是免费的,用人头充数。

否则油料、坦克磨损的费用去哪算?

亲兄弟还得明算账呢,组织的钱也得一分一分的掰扯清楚。

不占便宜,但也不能吃了亏。

他丁伟是吃亏的人嘛?

张大彪、高清到了通辽,汽车在公路上疾驰,沿途有哨卡检查。

跟日本人的师团几乎接壤,双方都在平原拉开了防守。

只不过小鬼子表现的更夸张,放了很多阻碍坦克的桩子。防备绥热察军区的战车压进。

不管是t34还是bt-7都比鬼子的中型战车强,薄皮大馅的战车,很可能被12.7毫米嗯重机枪打穿。

95、97乃至其他装甲车,实在没办法跟苏式坦克抗衡。

反观丁伟这里,保持着进攻的态势,只要一声命令,随时可以再度发起攻势。

双方的停火协议,根本没有任何约束力。

无外乎都在等,鬼子在等新的变化,看欧洲战场还有没有转机,丁伟在等远东军,等老毛子结束欧洲战事。

今天是45年2月1日,欧洲战场的转机似乎没有了,年前双方还有一战之力,德子看似还有过百万的军队,还有挣扎的空间。

可反攻一开始,接连出现败退,无法阻挡苏联的坦克洪流。

反攻的几场战斗,也被丁伟拿了出来,一起跟三位纵队司令分享。

“单论坦克的质量,苏联是远远比不上德子的,但有时候数量远远压过了质量。大纵深大兵团作战,是我们该学习跟参考的对象。”

没有汽车,那就靠双腿。

双腿未必跑不过轮子,在特殊地形地段,两条腿也能创造奇迹。

从年前、年后休整的这段时间里,丁伟就琢磨着,如何在远东风暴到来的时候,拿下最主要的城市跟工业区。

又如何阻拦远东军上百万的军队?

慈父不是什么善茬儿,他决定出兵远东也不是为了打击日寇,而是盯着伪满洲的工业设备来的。

说好听了叫胜利缴获,说难听了就是抢劫。

以丁伟绥热察军区的实力,断不可能顶得住过百万的远东军。一旦欧洲战事结束,会有大批作战经验丰富的苏红士兵,从欧洲战场调过来。

还有t34坦克、大量的飞机加入战斗,用于横扫关东军。

作为穿越过来的人,这件事无须多谈,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大势所趋,很难改变结局。

丁伟的思路有两个,其一,随着远东军一起,向关东军内进击,以最快的时间率先把物资抢到手。

自己拿一部分,远东军拿一部分,以他绥热察军区30万兵力,再加上处在关东军后方,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机会,必然能抢到大部分物资。

这是一种思路,能抢多少,就算保留多少。

其二,加固兴安岭防线,在日寇要塞的基础上,将大兴安岭一线牢牢握在手中。集结兵力在呼伦贝尔一线,保持对西伯利亚铁路线的威胁。

以对其后勤线的威胁,跟远东军撕破脸。

如何选择是个大问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