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白清影轻咳一声,假装半点不尴尬的转身走到一边。

队伍里会做饭的官差也不少,白清影现在插手的机会不多,基本是几个官差打下手,范娘子掌勺,白清影也就只有看着的份儿。

这样也好,能坐着等吃谁愿意动手做饭啊,更别说范娘子的厨艺又好。

白清影甚至想将范娘子做的吃食在空间里存一些,就算将来跟她失散,也能吃上好吃的食物。

但又一想,应该不至于失散吧。

不过现在他们也才走了一半的路程,就被刺杀了好几次,后面的一半恐怕也不会消停。

白清影觉得有点心累,这样一个皇帝还要他干嘛,直接从皇位上扯下来算了。

想到萧柏泉,白清影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

她先前从史书上好像从来没有看到过萧柏泉有子女。

历史上北夷入侵的时候萧柏泉二十三岁,当皇帝两年,大周国沦为奴国后,萧柏泉又活了许多年,在一些北夷的史料里被提起过。

史书上没有记载萧柏泉是哪年死的,更没记载他葬在哪里。

她也是看到新闻才知道萧柏泉的陵墓在柳树村。

根据新闻里的内容,柳树村在大周都城南面二百多里的位置,碑文上写是个依山傍水的好地方。

两千年后,柳树村是深山里的村落,因为交通不便,各项设施都很落后,留下的年轻人很少。

也就是有户人家盖房子,挖着挖着发现不对劲,上报后有人来调查才发现是陵墓。

白清影又仔细回想了新闻的内容,新闻里也没说过萧柏泉子女的事。

难道萧柏泉没有后代?

不应该啊,萧柏泉后宫的嫔妃不少,总不至于一个孩子都没有吧?

若当真如此,那就只有一种可能——

白清影将萧鸿雁叫到一边,低声问她:“你大哥没有孩子吗?”

萧鸿雁先是愣了一下,似是才反应过来谁是她大哥。

萧鸿雁没说话,只是微微摇了摇头。

白清影忽然有了不得了的发现,难不成萧柏泉子嗣有碍?

“那他——”

白清影故意把话说到一半,想试试看萧鸿雁知不知道更多的内幕。

可答案却让她失望了。

“我不知道。”

白清影吐了口气,道:“没事,我就是随便问问。”

若萧柏泉不能有孩子,那朝中官员不会放过他,会不停上折子,将来他的皇位也坐不稳。

白清影不禁好奇,若是萧柏泉真的生不了孩子,那他为什么还非要让宁王死?

但她很快就想明白了,恐怕是不想让皇位落入宁王的手里,宁愿杀掉宁王,再找机会过继同族的孩子。

当然,这些也只是她的猜测,真相可能会有偏差。

慢慢来吧,将来都会有答案。

现在要做的,就是确保萧逸舟平安赶到北疆,抵御北夷的入侵。

思绪抽出,范娘子的鱼汤也炖好了。

鲜香扑鼻,鱼汤炖成乳白色,上面漂着油花,闻起来鲜而不腥。

别说是尝了,只是吸进鼻子就香的不行。

三条鱼炖出来一大锅汤,白清影他们一人一碗,还又分给官差们一些。

其他人闻着鱼汤的香味,啃着手里的馒头,瞬间觉得不香了。

有那嘴馋的,看着馒头食之无味,就走到河边仔细的瞧,恨不得把河水瞧出个洞,也没能看到半条鱼。

人家就是运气好,羡慕也没用。

用空间灵泉水养大的鱼肉质鲜美,熬出来的汤也好喝。

白清影看着空间水缸里游来游去的小鱼仔,觉得她将来无论如何也不会饿肚子。

就是水缸有点小了,有机会再弄个更大的水缸进去。

夜晚的寒风吹过树枝,发出沙沙的响声。

官差们察觉到有人在靠近,便不动声色地前去查看。

很快,去查探的官差便折返回来,跟萧二禀告。

“大人,西北方向二里处有一群难民。”

又是难民?

萧二看了眼萧逸舟,确认他的意思后,吩咐道:“让他们去贺阳城。”

此地与贺阳城不算近,但能确定易刺史会妥善安置难民。

至于更近一些的宣阳城,如今仍局势混乱,需要何若扬多费些心思才能将先前何家的势力彻底拔除。

官差领命而去,不多时又折返回来。

“大人,那些人说想跟着王爷一起去北疆。”

白清影也将视线看过去,这些难民怎么会知道宁王在流放队伍里?

流放的这一个月,他们一路走,也就只是没出京城的时候百姓知道他们的身份,后面遇到的人都没看出他们当中有宁王。

甚至有些人把他们当重刑犯看待,连接近都不敢。

萧二也正有此疑惑,便问了出来:“他们如何得知流放的是何人?”

“有位年轻男子说他曾在宁王回京的时候沿途看到过他的模样,今日远远的瞧见流放队伍,就将宁王认了出来。

他们是静河州的百姓,这三个月来四处流浪,去哪里都会被嫌弃。

他们听说过宁王先前在北疆打仗的事迹,现在也想跟着宁王一起去北疆,觉得这样以后的日子才会有盼头。”

萧二需要保证萧逸舟的安全,不相关的人最好不要跟在队伍中,如今队伍里的人已经够多了,再来一群难民,怕是要出乱子。

萧二吩咐道:“告诉他们,此行是去流放,不方便带上他们。让他们自行找去处,贺阳城最优,去宣阳城也可。”

“是。”

官差去传话后不久,那些难民便散去了。

本以为他们会就此离开,没想到第二日流放队伍赶路的时候,那些难民仍不远不近地跟着。

萧二得知后问过萧逸舟的意思,也没有驱逐那些难民,任由他们跟着,只吩咐手底下的人警醒着些。

他们赶路的时候要数次从城内穿过,难民没有文书,只能绕路走,没办法一直跟在他们后面。

就这样走了几日,穿过县城后,那些难民竟然还能追得上,很显然难民们对这些地方的地理环境很熟悉,知道走哪条路更近。

正当萧逸舟想到这些的时候,队尾的官差前来传话。

“大人,有难民染病,说要求咱们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