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徐东升担心城里的孩子吃不了苦、放不下身段,在林慧娘家找了两个十八九岁的远亲,都是家里负累重,没什么太大出息的那种。

一个叫小刚,他性格腼腆,不太爱说话,但是对灶上的活计比徐东升要熟。

另一个叫阿虎,性格开朗,见人就笑。

“你们以后就住在阁楼上,守着店。这里小是小了点......”

“不小了不小了,在家里我们还几个人挤一张床,翻身都困难。现在才两个人睡一张床,碰都碰不到,挺好。”

没有蟑螂老鼠,亮亮堂堂的,床架也没晃,他们是真的觉得挺好。

“表姨夫......”

徐东升打断阿虎,“以后叫我老板。”

“噢好,老板。我们在这里干一年后必须要走吗?”

小刚也有点担忧,他们家里都没有什么钱,听说表姨夫这里要找学徒,家里人巴不得赶紧送过来,省了家里的粮食,连什么待遇都没问清楚。

过来听到表姨夫说包吃包住一个月还给10块钱,一年后可以拿手艺出去单干,他们都高兴坏了。

可是要单干得需要钱啊,他们要是没钱就被赶走了,那可怎么办?

徐东升安慰他们,“不是说一年后必须要走,意思是说你们最少要在我这儿干一年时间,一年后你们要干多久都成。”

两人松了口气,乐呵呵地抱着表姨夫给的新衣服。这可是一件1块钱的文化衫,他们有两件换洗!

他们长这么大,出门了家里才给两块钱!

徐东升在何美英两人的对面租了一间屋子。

“美英,这是我表姐小云,以后你们互相照顾照顾。”

小云抿着嘴笑微笑,看着就很温柔。

何美英不清楚对方的情况,只当是过新店去干活的人,“没问题,以后有事情过来找我跟小红。”

“好,谢谢你们。”

等徐东升走后,小姨给表姐铺上新买的席子,拉着她的手,眼眶泛红,“你表弟两口子不是外人,有什么困难你就去找他们,不行就回镇上找你娘。”

她摸着女儿胳膊上消不掉的疤痕,心都快碎了。她只当自己女儿因为生不出儿子所以显得沉默寡言,这事她也没法做主。

可是没想到女儿在婆家水深火热,动不动就挨打受骂,旧地主也没有这么折腾下人的。

“咱既然选择过新日子了,就往前看知道吗?我都不知道你表弟家竟然有两家这么大的铺子,要是从食铺换到衣服店就好了,工作稍微体面点也能再找一个......”

小云反手握住娘的手,“娘,别说了,我知道你心疼我,可是我不会卖衣服,就会干厨房的活,别让表弟难办。他们能让我过来干活已经很好了,我很感激。”

至于以后再嫁的事情,她暂时不想了。

小姨叹了口气,“那你在这里好好干,娘以后有空就过来看你。”

母女俩聊了几句后,小姨就赶着回家了,她还得回去做饭。

林慧在家做酱料呢,几个小的非过来捣乱,整天拿着勺子要给山娃喂酱料就算了,还差点掉进酱缸里面去。

她气得一人打了一顿,然后把孩子和收音机一起打包送过老宅去。

徐父监工的活干完了,就没什么活,偶尔下下地。徐母除了喂养鸡和兔子,也不是很忙。

徐父给孩子抹眼泪,“哎哟哟,这是干什么坏事了?”

康康看一眼妈妈,抿着嘴唇,不敢说。

安安打着哭嗝,吸鼻子,小嘴巴咕噜咕噜告状,说妈妈打屁股,妈妈坏......

林慧摇摇头,她注定当不了一个温柔的妈妈了。

“娘,红薯粉有多少了?”

她放出话去,要按2毛钱一斤收购红薯粉丝,有多少收多少,村里有不少人趁着大夏天的都在晒。

晒好了就让大家把红薯粉丝送到老宅这边来。林慧那边东西太多,不方便。

徐母指着几大箱子里的,“一共收到300斤了,还收吗?”

林慧点头,“收,店里天天做生意,冬天天气不好晒,不能断货了。”

大嫂也在家磨红薯,不过林慧让她做的是红薯粉皮。这东西耐储存,在城里单卖也不会差。

林慧过去找王婶,看看她家的菜地。

早在决定要开食铺的时候,徐东升就来跟她打过招呼了,让她多种点不同品类的青菜。

王婶都等一年时间了,她就指望着这片菜地挣钱,天天浇粪水,伺候得不错,

王婶儿子儿媳都认得几个字,林慧给他们一份合作协议。

每天凌晨徐东升过来拿货,他的路线是从村里收菜再到镇上力哥那里拿肉,最后到达县城,固定不变。

王婶这边的供货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得保质保量,不能无缘无故断了,要是临时有状况得提前告知,免得影响店里生意。

还有一点,她这边的菜肯定是不够店里消耗的,让王婶做个中间人。

“我不管你们多少钱从村里人手里买回来,我只问你们要货,你们得负责任。”

这是给她多挣钱的机会呢,王婶一口就应下了,给她打包票,“阿慧你放心,我一定不弄虚作假!”

店里除了两个学徒和表姐,徐东升又另外雇了个隔壁街的大娘过来负责收盘洗碗擦桌子。

如今店里人手充足,地方还大,干脆凉拌菜跟串串都备上,总有人喜欢吃凉的有人喜欢吃热的。

每天凌晨表姐起来做包子馒头和煮粥,学徒们洗菜切菜,备凉菜和串串。

林慧和徐东升在店里给他们做培训。

其实活儿不难,都是灶上常做的动作,重要的是馅料和酱料。

前几天试做的食物都给员工们自己吃完了,等食铺正式开张,他们以后每个月的餐补就取消,一天三顿过来店里吃。

周正不由感慨一声,“终于不用每天绞尽脑汁想着要吃什么好。”

食铺是在7月15号的时候正式开张。

这么大这么新的两层小楼,大家都以为他们是要开饭店,结果没想到只是要开一家小食铺。

有好些人笑他们是钱挣多了没处花。

胡老板等这天都等了好久,“你们再不开,我都忘记是啥味道了。”

“这不挺好吗?以后常来,有新鲜感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