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岁月沉淀的七彩花 > 第118章 人间四月 —— 徐志摩昙花般的美丽人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8章 人间四月 —— 徐志摩昙花般的美丽人生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他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在他年仅34岁的光景里,活出了自我,活出真性情。以前读他的文章太少,再加上各种各样的传言,从没有对他有过很好的印象,只是这次选稿,我选到他的几篇文章后,才发现他那逼人的才气和洒脱的真性情。

梁实秋曾描写徐志摩:“他饮酒,酒量不洪适可而止;他豁拳,出手敏捷而不咄咄逼人;他偶尔打麻将,出牌不假思索,挥洒自如,谈笑自若;他喜欢戏谑,从不出口伤人;他饮宴应酬,从不冷落任谁一个。”这就是别人眼中的徐志摩。

徐志摩广结朋友,朋友不但有梁实秋,还有胡适、陈西滢、闻一多等。他们都与他有着深厚的友情。他性情特别温厚,不管走到哪里,人们都会被他吸引、胶固、凝结到一起。他仿佛是一块有巨大引力的磁石。

徐志摩在那个时期应该是文学界的先锋,他不但有天生的才华,而且也有奋斗不息的精神。他从小习读古典文学,有很深的文字功底;他在外留学五年,在西方思想的熏陶下,思想前卫、敢作敢为,追求唯美和浪漫。

他的诗句用字清新,比喻新奇,神思飘逸,意境优美,想象丰富而富于变化,韵律谐和,让人感觉到一种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扑面而来,他也被称为“新月派”的盟主。

他的散文文蕴深厚,思维敏捷、新鲜感强,有着无限的想象力。他用自己的方式创造着字词的意境,使文章的词句不但充满着诗的浪漫,而且非常华丽、生动,带着灵气和动感。冰心说:“上天生一个天才,真是万难。”林语堂说:“志摩,情才,亦一奇才也。”苏雪林说:“诗人既禀赋着极高的文才,加之以这样姣姣出尘的外表,不知多少女郎为他倾心,视之为最高的择偶对象。”由此让人不得不佩服,他是当时当之无愧的奇才。

可是就这么一个才子偏偏却是一个情痴,就像他说的那句话一样“我将于茫茫人海中寻找我唯一的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他的这句话让人看着心疼,于是就不仅想到林徽因这个民国才女。

我以前一直对林徽因的印象不错,感觉她不但有才,而且活得非常有尊严。但是经过这段时间从网络中搜取的资料可以看得出,她在当时处理与徐志摩的关系并不明智。她说“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其实是她太不了解徐志摩。当时徐志摩可以为她与张幼仪离婚,说明她在徐志摩心里的地位,而且她父亲林长民也非常看好徐志摩,可是当徐志摩鼓起勇气追求属于他们的爱情时,林徽因却选择逃避而回国,这对徐志摩来说是非常大的打击。

但这个才子活得非常潇洒,他虽然痛苦,但面对林徽因的选择,还是选择放手,也并没有因为林徽因对他造成伤害而形成老死不往来之势,仍然做她的朋友,并因为怕延误听林徽因的讲座在雾天乘坐飞机而逝世。

如果说林徽因不了解徐志摩, 有一位女子非常了解他,那就是才女陆小曼。他们相识的时候,也刚好徐志摩经历感情的痛苦的时候。此时,充满才华,灵气逼人的陆小曼无疑给徐志摩一道光明,再加上两人都不满足于婚姻的现状,才子佳人相遇好比是烈火遇到干柴,他们爱得是那样激烈。

虽然当时陆小曼是有夫之妇,但徐志摩不顾陆小曼是朋友之妻,两人大胆谈情;陆小曼也顶住各方面的压力,与丈夫离婚而投入徐志摩的怀抱。而两个人的结合并不顺当,首先徐志摩父亲非常反对徐志摩离婚,他的妻子张幼仪又是一位非常贤惠、自立的女性。但徐志摩已经离婚,总要再婚,无奈的徐父同意徐志摩与才女凌淑华结交,并且两人已经有谈婚论嫁的可能。

可是那时陆小曼已经离婚,徐志摩感觉自己对陆小曼有愧,所以顶着父亲和当时社会舆论的压力而与陆小曼结婚,由此可见两人的婚姻之路不会顺当,还在当时掀起非常大的风波。人们对徐志摩和陆小曼带有非常大的偏见,认为徐志摩是明目张胆地夺朋友之妻,而陆小曼是放着好日子不过,穷折腾。

在两人的婚礼上,徐志摩的恩师梁启超对徐志摩训斥道:“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以至于学无所成,做学问不成,做人更是失败,你离婚再娶就是用情不专的证明!”梁公这次真是带有很大的偏见,虽然他本意是维护当时的社会风气,但是这对于徐志摩来说却是不公平,既然两人已经迈进婚姻,不管曾有多么大的争议,也不能做得如此决绝。陆小曼毕竟是跟王赓离婚后嫁给徐志摩,双方是明媒正娶,应该得到祝福,可是却得到梁启超这样一盆冷水。而且我觉得,徐志摩如此相信他,让他做主婚人,不管他有再多的成见也不能在人家婚礼上发泄。

人们常说得不到祝福的婚姻是不幸的,而这句话在徐志摩和陆小曼的身上得到验证。他们真的非常不幸,本来两个如此相爱的人,在婚后却陷入尴尬的境地。如果陆小曼的大胆、热忱给徐志摩无限的激情,可是陆小曼的纸醉金迷的生活,尤其是后来在翁瑞午的影响下吸食鸦片,给他们的婚姻带来致命的伤害。

徐志摩为生活劳苦地奔走,却填不满陆小曼的欲坑。这让徐志摩对人生陷入极大的迷茫中,这些思想在他后期的作品中都有所体现。那时他们还彼此爱着对方,但是生活却让他们产生太多隔。对此,徐志摩并没有放弃过陆小曼,后来虽然两人分居生活,但是他们的感情却仍然没有变,这一点可以从飞机残骸中留下的陆小曼的那幅画与陆小曼写得《哭志摩》中看得出。

如果说徐志摩是因林徽因和陆小曼而毁,那么他的前妻张幼仪应该是徐志摩的福星,可是偏偏徐志摩对她不珍惜,弃她而去。而张幼仪并没有因为徐志摩的舍弃而恨她。相反,离婚激起了张幼仪对生活的勇气,成为当时非常出色的女强人。就像她自己说得那样 “我要为离婚感谢徐志摩,若不是离婚,我可能永远都没有办法找到我自己,也没有办法成长。他使我得到解脱,变成另外一个人”。

而且张幼仪的家人并没有因为徐志摩与他离婚而对他产生意见,就在他和陆小曼结婚时,张幼仪的二哥张君劢还西装革履地参加他们的婚礼,还劝陆小曼的丈夫王赓离婚,更让人难以想象当初陆小曼与徐志摩的交往也是得到王赓的大力支持,可足见徐志摩的魅力。

尽管徐志摩与张幼仪离婚,但是张幼仪仍然默默地为徐志摩付出,抚养他们共同的孩子不说,还要为他打理家庭的事务,在徐志摩与陆小曼生活窘困时伸出援助之手,即便是徐志摩的后事和他的诗集在台湾出版都是张幼仪给他做的。

有人问张幼仪爱不爱徐志摩,她答道:“你晓得,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这个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爱的话,那我大概是爱他的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还有一位女子就是前面提到的凌淑华,徐志摩是如此信任她。每当准备远行时,徐志摩就会把自己一个“八宝箱”送给她,让她给予保管。后来徐志摩逝世后,因为这个箱子,她与林徽因闹得老死不相往来,而且胡适在这件事中做得也不明智,所以不就不再说了,再说林徽因的形象更不忍而睹。

下面是当时报纸的一份报道:当徐志摩逝世的噩耗传来,林徽因当场昏倒在地;妻子陆小曼顿时泣哭不止,她感到“天垮了,地陷了,世界进入一片黑暗”;前妻张幼仪对儿子徐积锴说:“你爸爸上天了,快随你舅舅去接灵吧”。而凌叔华呢……

徐志摩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早已是世间那一声去而不返的绝响,但这声绝响在历史的时空里将会永远回荡。我们应该感谢那段历史,孕育出这样一位一生致力于追求真爱、唯美的奇才,并将一段才子佳人的故事演绎得如此美丽而充满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