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笙宝反反复复,烧了足足三天,温度才彻底降下去,元家人从上到下,有一个算一个,都跟着提心吊胆,忙前忙后。

芹娘为此还病倒了,元老二忙得一个头两个大。

经此一遭,不仅笙宝知道以后不能去河边玩水,元家所有人也知道了,坚决看着不准她再靠近河边。

病去如抽丝,这一场病,笙宝身上的肉膘都掉了不少,小圆脸变成了小V脸,让人看了就心疼。

入住新房子的事,也因为笙宝的病耽搁下来,如今房子烘得暖和和的。

大郎二郎三郎四郎和五郎今儿高高兴兴搬过去,除了笙宝。

她还留在奶奶屋里。

笙宝还小,天儿也还冷,别说元老太了,元家其他人也不同意笙宝自己住一个屋。

笙宝:她只能等再长大一点儿再搬,虽然她觉得自己已经是大姑娘了。

元老太找了背布来把笙宝裹起来放在张氏背上,又拿一块大布巾从上盖住,防止风灌进去又把人冷到。

元老太和张氏今儿要把笙宝带去再找老大夫看看,之前笙宝发烧凶险,老大夫没少折腾,如今孩子似乎已经好了,他们还想再跟老大夫确认一下,却不好再麻烦老大夫上门。

三人收拾好,一路朝大囤村走,十一月中旬的风,刮在人脸上,像刀子一样。

“宝儿,你冷不冷?”元老太裹紧头上得头巾,也不敢掀开盖住笙宝的布巾。

“奶奶,不冷。”

笙宝是真的不冷,她和大伯母贴在一起,暖和和的,一点儿风都吹不到,她甚至还觉得有点儿热,但她也不敢把小手伸出去。

“娘,咱们去了老大夫那儿,是不是还得去道观一趟?是不是咱们太久不去道观,道尊忘了咱们宝儿,才让宝儿这次遭这么大罪。”

元老太沉默了一下,“去吧,改天就去。”

“带宝儿一起去吗?”

“带去吧,到时候你背不动让老大或者老二背,把老二媳妇也带上。”

“我能背得动,笙宝还瘦了,再吃胖点儿我也背得动。”张氏颠了颠小侄女儿,不解问:“咋还要带二弟妹,她那身子骨……去了添乱咋办?”

“她是笙宝的亲娘,道尊老爷或许想见见她,我看她今年倒是好了许多。”

张氏没忍住侧头看了一眼元老太,不明白她是怎么说出这种鬼话的。

二弟妹那动不动就晕的身子骨,哪好了?

元老太却有自己的思量,老二媳妇今年是爱晕了一些,但她似乎能听懂他们说的话了,有时候,有些话都不用他们反复的说,她也能明白。

她能给出反应,还能偶尔说两句。

虽然人看起来还是呆呆傻傻的。

或许真如老大夫说的那样,她在好转。

之前说带她去城里看看,却到现在都还没去。

芹娘经常晕倒,一般头一晚上晕了,第二天就能醒来,醒来看着精神也还不错的样子,事情就耽搁了下来。

元老太这会也不太想带二儿媳去看,城里的大夫也不一定能看出来。

让二儿媳再缓缓的。

元老太心里有个大胆的猜测,二儿媳的好转或许跟小孙女有关。

他们家的菜蔬粮食长得好,鸡也比别人家的勤快,这些东西都被他们吃到肚子里,那他们身体有好转就说得通了。

不说二儿媳,就说她和老头子,老头子以前夜里总会起来两次,这半年来,他很少半夜起来,经常能一觉睡到早上醒。

就是她以前夜里听不得动静,现在也睡得呼呼的,睡得好,一天都精神好,连带着她的腰酸腿软似乎都好了起来。

以前元老太就觉得,小孙女是福星,这样挺好儿的。

但现在,她不这么想了,她琢磨,小孙女儿这次病得这么厉害,难道是因为福气分出去太多。

顾了别人没顾上自己才病成这样的?

婆媳俩说着闲话一路来到老大夫家。

老大夫家和她们家一样,也住在村尾。

她们进了村,从村头走到村尾,脚步匆匆。

天气这会凉得稳定,虽也有生病的人,但病得挺固定。

老大夫正在院子里带着两个孙子和孙女晾晒药材。

老大夫老妻走得早,就给他生下一个儿子,他没有续娶,一个人把儿子养大,打小把儿子带在身边学,奈何他儿子天赋更在种地上。

天赋这种东西勉强不得,老大夫只能作罢,给儿子娶了媳妇,让儿子安心种地,等孙子生下来之后,又把孙子带在身边学。

孙子比他爹好一些,至少能老实的跟在他身边学。

后来,儿媳妇又生下一个儿子,小孙子的天赋似乎比大孙子又强一些。

老大夫也算心里有了安慰,从此尽心教导两个孙子。

现在两个孙子都娶了亲,就小孙女儿的亲事还没着落,陈家人为此没少闹腾。

主要是老大夫的儿媳妇,觉得他们家也算医药世家了,公爹在这十里八乡都算有名,没见新来的地主老爷也要请他们公爹去看病吗?

老大夫的儿媳妇就觉得像他们这样人家的女儿应当嫁个镇上的有钱人家,要是合适,城里的也使的。

媒婆上门好几次,除掉老大夫儿媳妇看不上的,其他的都被老大夫拒绝掉了。

老大夫儿媳妇,也就是戚氏,作为一个儿媳妇她不好和公爹吵,就和丈夫闹,逮着两个儿子作,拿着儿媳妇发火儿,家里闹得乌烟瘴气。

闹得陈玉竹都想随便选个人家赶紧把自己嫁出去了,每次她娘因为她针对两个嫂嫂,她就愧疚难安,只能多给家里干活来弥补。

老大夫想和元家谈谈的事,他只埋在心里,对谁都没说。

看见元家婆媳俩上门,老大夫眼睛亮了一下。

元老太进门的脚步顿了一下,再抬眼去看时,老大夫又恢复成了往日里的那个老大夫,元老太就觉得自己眼花看错了。

戚氏从屋子出来,叉腰就骂,“懒驴上磨屎尿多,一天天的能指望你个啥,让你洗两件衣裳,推三阻四,磨磨蹭蹭,谁家儿媳妇这么懒,早就被婆家……”

“娘,大嫂去打柴了,二嫂身子不舒服,衣服我一会就去洗了,你少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