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秋收结束,六禾村的学堂终于要开学了。

然而,这时,一个坏消息风一般的传入了各村各寨。

今年秋税要增加一项人口税。

也就是除了成丁的男丁,每家每户,十二岁以上的男子和十五岁以上的女子也要缴纳一定的税粮。

十二岁以上十八岁以下的男丁,每人缴纳粮两斗,十五岁以上的女子不论年纪,缴纳粮一斗。

换言之,元家要缴纳税粮的,除了笙宝四郎五郎,二郎三郎,元老太芹娘张氏和陈玉竹都要交粮。

之前缴纳六石,现在要多交八斗

这个消息一出,村村寨寨哀声遍野。

六禾村村民这两年和元家换了好种,家里才开始有那么一点儿存粮,这一下全部都要拿了出去。

新县令这一把彻底火了起来。

黑火的那种。

村民们不敢大声议论,背地里没少扎小人。

大家不约而同想念以前的县令,不收入城费,也没有人口税。

村长又找到了元家门上,苦着脸道:“元老弟。”

元老头瞪眼,“你也要来借粮!”

村长:“……我借啥粮?不,不是,我不借。”

元老头松一口气,不借粮就好,这几天来给他借粮的人没有十个也有五个,他都没借。

都是一个村的,大家有多少存粮,谁还没点儿数,那就都需要到他家来借粮了。

咋不去河对面借?河对面更多!

唉……说来说去,谁家还没几门穷亲戚,但这个世道啊,能管好自己就是最大的福气了。

他们的日子才好过几年啊,就来了这么一个糟心县令。

从过了年到现在,耽误了他们家多少生意。

唉……县令三年一任,现在就期望这个县令屁股不要太稳,坐三年就走,要是能把他们之前的县令换回来就更好了。

“那你说吧,有啥事?我家是真没余粮了,二郎这媳妇都要不敢娶了。”

村长翻了个白眼,都说了不是来借钱,还哭穷。

元家还能没有余粮?

除非河对面都吃紧了还差不多。

都是一个村的,谁还不知道谁啊!

“我真不是来借粮,我是来和你商量学堂的事。”

“学堂?有啥事?不是盖好了吗?”

元老头话音才落就拍了自己脑袋一巴掌,他反应过来了。

是喽,这税一出,村子里原本要上学的孩子,得减少大半吧。

别说其他人家,就是他们家,他都想只让五郎和笙宝去了。

这两个都是聪明的娃儿,四郎年纪也大了,该和家里一起下地干活啦。

早知道,他这牛都不会买,现在也只能多种两亩冬小麦了。

“唉……”元老头也长长叹了一口气,“韩老爷应该也想到了,你家还要送娃去不?村子里其他人家还有几个娃儿去?”

村长也叹一口气,“大妮二妮之前还吵着要去,现在,就送我家小孙子去,看他能不能多认两个字,日后找个好活儿。”

“村子里,没几家送去了,就杨家张家……之前几乎孩子都要去,现在最多十个,还看你家送几个凑不凑得够十个。”

“我家也就笙宝和小五去,笙宝那孩子,你也知道。”

村长点头,“知道知道。笙宝肯定要去。”

村子里没有一个孩子去,笙宝都要去,这是六禾村的共识。笙宝不是其他孩子,她是小福星啊。

“元老弟,等闲了,你记得让弟妹带笙宝去道观拜一拜,可得让道尊老爷再保佑保佑我们,”村长压低了声音,“最好能让这个县老爷倒大霉,赶明儿就不再咱们县。”

元老头差点给村长一烟袋杆子,“你再乱说。”

“好好好,我乱说,你记得和弟妹说,别忘了哈。”

元老头:“……”

大人们的烦忧让孩子们也跟着烦忧起来。

笙宝的感受很明显,以前能和他们一起玩儿的小伙伴,大半都不能再出来和他们一起玩儿了。

小伙伴们要和大人一起翻地,开荒种菜,翻地种冬小麦,还要沤肥,捡柴火,挖野菜。

笙宝和韩野一起蹲在山头看着四处忙碌的孩子,两个小孩儿对视一眼,齐齐拄着下巴叹了一口气。

“大妮姐二妮姐小花姐姐她们都不能去学堂了。”

“小驴哥,大铁蛋他们也不去了。”

两小孩儿又对视一眼,又叹一口气。

“我听我爹说,新来的县令要加税,就是要多交粮。”

“新来的县令为什么要多交粮?”笙宝问。

韩野挠挠头,“我不知道。”

“去问我爹?”

笙宝点头。

两小孩儿就手拉手一起朝韩家走。

然后两人扑了一个空,韩老爷并不在家,刚出门了。

普通百姓都要多交税,地主老爷只会交得更多。

韩老爷打算联合其他地主老爷一起讨个说法,哪有这么好的事,新来的县令,屁股都还没坐热,就朝他们伸手要东西,真当他们是泥捏的。

之前打探的消息还说这位县令没有多大背景,难道是消息有误?

他得再去找人打听打听。

两个小娃儿找不到韩老爷只能退而求其次去找韩大郎。

韩大郎已经搬进了学堂后院。

两人走手牵着手朝河对面跑。

韩大郎正在院子里泡茶,外头的纷纷扰扰仿佛丝毫没有影响到他,从家里飞出来的他心情好得不得了。

天蓝了,草绿了。

小鸟唧唧叫得也特别可爱。

学堂的大门并没关紧,笙宝和韩野一推就开了,两人噔噔噔继续朝后院跑。

“大哥。”

“大哥哥。”

人未到声先至。

韩大郎手里的动作未停,笑着看向入口的方向。

“跑那么快做什么?喝点水吧。”

韩大郎身上的戾气好似都被封印在了韩家里,如今的韩大郎,是全新的韩大郎。

笙宝一口气先干完自己的水,快嘴问:“大哥哥,新来的县令为什么要多交粮?”

韩大郎慢条斯理把茶杯放下,看向两个小孩儿,“为什么问?”

笙宝不高兴道:“大妮二妮姐她们都不能来学堂了。”

此时的笙宝还不知道,她亲爱的四哥也不能来了。

韩野掰着手指数自己的小伙伴,“大哥,他们都和我们一起烤鸡。”

有烤鸡的交情。

韩大郎:“……”

“你们想听小孩子的说法,还是想听大人的说法?”

笙宝和韩野一起看着韩大郎,两只眼睛闪闪发亮。

“小孩!”

“大人!”

两只异口同声。

韩大郎诧异地看向笙宝。

韩野扭头,小眉头拧紧,“听大人的。”

笙宝奶凶道:“听小孩儿的!”

她是小孩,她都不知道,她要先知道别的小孩怎么想。

韩大郎熟练的抱手看着两个小萝卜头吵架,两人很快吵出结果。

“先听小孩再听大人的。”

“小孩的说法啊,大概是县令大人手头紧差点钱,他想买的东西太多。”

笙宝和韩野:“……”

“坏人!”

两只一起握爪。

“他想买东西,他要自己赚钱。”

笙宝点头并补充,“让他大哥成亲。”

哼!她可听说了,爷爷想让二哥再晚两年成亲,本来明年她就可以再赚一笔钱的。

这次换韩野点头然后眼巴巴地看向韩大郎:“( ?° ?? ?°)?”

大哥你要成亲了吗?

我想滚床钱。

读懂了蠢弟弟眼神的韩大郎:“……”

他选择忽略。

“大人的说法的话,这个官可能想干点儿大事,比如兴修水利,修桥铺路,这些都需要钱,县令要先有钱才能做事,就像我们要有钱才能去买东西一样,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话,他应该是个不错的官老爷,也有可能新官上任三把火,他想立威,单纯的想捞钱,当官能挣大钱。”

韩大郎笑眯眯看向两人,“你们想挣大钱吗?”

笙宝和韩野一起点头,笙宝道:“奶奶说,挣良心钱。”

韩野摸了一下心口,他刚才良心好像飞了一下。

“哈哈哈,”韩大郎摸着笙宝的的小脑袋笑起来,“你说的不错,挣钱要挣良心钱,做人也要有良心。”

但有时候,良心也可以飞一下。

这句话韩大郎没说,他打算等两个孩子再大一点儿让他们自己发现。

“你们还小,要学的太多,不理解的东西可以再书里找到答案,也可以出门寻找答案,这些都要等你们长大。”

韩大郎又怜惜地摸摸笙宝脑袋,“其他孩子来不来,你们都要好好学,你们还可以学会了教给他们,要是你们自己都学不会,拿什么教给别人?”

韩大郎带两个孩子往前院去,“来吧,择日不如撞日,今天我们就来上第一堂课。”

“《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这些都是入门的书,你们都要学会,过年之前,这几本书你们都得会背,这是给你们布置的第一个任务。”

韩大郎把八本书放到两个小孩面前,“等你们都背熟了,明年开春我们就学写字。”

“大哥哥,我现在想写。”

“以后叫我先生。”韩大郎纠正,“既然你们这样想写,那从明天开始,我就教你们写字。”

笙宝哇呜一声,开心得不行。

韩野张了张嘴,总感觉失去了什么。

笙宝抱着四本书,乐滋滋的跑回家,一路上念念叨叨,她正在熟记今天要背诵的课文。

大哥哥,哦不,是先生说明天早上要检查,她肯定比韩野厉害。

元家院子里,只有元老太芹娘陈玉竹在家,其他人都出门了。

元老头中午和村长去找了一趟韩老爷被告知韩老爷出远门了。

元老头回来就带儿子孙子去沤肥了。

他们发现,把山上的烂叶子,黑黑的那一层土拿回来加在笙宝的五谷轮回物,肥力也很好,肥还能变多。

可以说,元家能有现在这样的亩产,笙宝和元家人的钻研一丝不能少。

笙宝的五谷轮回物是真的好,但也是真的少,毕竟她只有一个人,元老头就想,怎么能让家里的肥更多一些。

要种更多的冬小麦,没有肥,地力可不够。

这事还要说到韩大郎的口分田。

他们去收韩大郎口分田上的药草时,发现那里的土挺肥的,药草,杂草疯长,尤其是枯枝烂叶多的地方,土质发黑,元老头差点没忍住带着儿子孙子去把那座山头开出来种地。

不太现实。

而且口分田以后是要还给朝廷的,那就只能把口分田上的好东西往自家挪。

元老头让人把肥土挖到了自家地头盖一层,折腾来折腾去的发现了这个秘密。

“奶奶,肚子饿。”

笙宝冲到厨房门口,小鼻子猛烈吸动着,口水差点掉下来。

“奶奶,好香好香。”

“来了来了。”元老太把单独留出来的小碗递给旁边帮忙的芹娘。

芹娘笑道:“你今天没上山找吃的?这么饿?”

笙宝啊呜一口差点咬到芹娘的手,“娘亲,我今天和先生学认字,先生还给书,我没有出去玩儿。”

“先生?”

元老太芹娘和陈玉竹都愣愣地看向笙宝,“哪里来的先生?”

韩老爷请先生来了?

笙宝笑,“就是大哥哥,大哥哥让我们叫他先生,他说明天教我们写字。”

“娘亲,我还要吃还要吃。”

芹娘愣愣拿了一块肉干塞进笙宝嘴里,“先生,要入门拜师吧?”

芹娘说完自己又愣了一下,她怎么会知道?就是突然就出现在脑子里。

伴随着是那道熟悉的女音和男童稚嫩的声音。

“姐姐,姐姐,我要拜师傅了,娘亲说给我请了师傅。”

“调皮,好好和姐姐说话,娘亲也要给姐姐请师傅来。婉儿,你还想跟弟弟学就一起学吧。”

“拜师?”元家饭桌上,所有人都沉默了。

笙宝宝贝的轻轻摸了摸自己刚拿到的书。

四郎和五郎羡慕地看着。

大家的眼神落在书本上又飞快挪开。

“这个学堂,村子里的孩子都能上的吧,那不是大家都要拜师?”元老大疑惑。

“对,大家都可以上的,我们就算要拜师,也要问过韩家吧,不对,大少爷和笙宝是同辈吧,这师,怕是不太合适。”元老头迟疑地说道。

大家都沉默下来,他们也觉得似乎不太合适。

笙宝看看大家,又看看自己手里的书。

“先生说,书里可以找到答案,外面也可以,我看看书?”

给你们找答案?

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