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杨小驴的弟弟给没来上学的哥哥也争取了一个名字。

杨小驴的大名就叫杨则友,杨小驴弟弟的大名就叫杨则恭。

取自《三字经》的“兄则友,弟则恭”。

另外两个孩子,一个叫王义方,一个叫罗扬。

笙宝冲回来,韩大郎刚好把其他人的名字都取完。

“先生大哥哥,奶奶说给五哥小侄子取。”

韩大郎愣了一下。

小侄子,那不是元家刚出生的小娃儿,也让他来取?

只是纠结了一下,韩大郎就释然了,他闭上眼快速在脑海里过着文章。

“仁义礼智信为五常,五郎排行五,便叫元信吧。”

“元信。”

笙宝和五郎一起念着这两个字,五郎脸上挂上笑容,笙宝道:“元信元笙,元笙好听。”

五郎脸上的笑容就是一僵。

韩大郎也开怀的笑起来。

“笙宝,你们这几天认了不少字,就由你们自己把这两个字写出来给我。”

凑热闹的韩野立马叫了一声,然后哈哈笑起来,还好,他不用取名字,真好。

“韩野你今天把人之初性本善这六个字写十遍交给我,写不完晚上别回去了。”

韩野:“!”

这次换笙宝开心地笑起来,“先生大哥哥,小侄子。”

虽然小侄子丑丑的。

“让我想一想,下学前给你。”

笙宝这才满意地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和五哥一起找五哥的名字。

仁义礼智信,两人很快把这五个字都找出来。

下学的时候,孩子们都高高兴兴的回家,只有韩野。

他没写完,被留了下来。

韩野想哭。

笙宝和韩野挥挥小手,“韩野,明天见,你好好写。”

韩野:“……”

元家人都回来了,正在院子里。

“我回来啦!”

笙宝远远就大喊,开心得跟捡了银子似的。

“我们有好听的新名字。”

元家人听到笙宝开心地声音,也跟着开心地笑起来,好像一天的疲惫都散了大半。

笙宝蹦进院子,叉着小腰先仰天狂笑,“哈哈哈哈,五哥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元信,仁义礼智信的信。”

元家众人已经听元老太说了这件事,四郎和三郎冲过来。

“笙宝,我们也想要好听的新名字,能不能也给我们取一个好听的新名字?”

笙宝点头,“明天让先生取。”

三郎四郎都高兴起来。

笙宝冲到大哥二哥身边,“大哥,二哥,你们要不要新名字?好听的新名字?”

二郎犹豫,大郎摇头拒绝,“不用了,我都一把年纪成亲了,叫什么都一样,你们取就好。”

笙宝:“不一样,狗蛋和驴蛋就不一样。”

元大郎:“……”

“笙宝,你刚才说仁义礼智信,我觉得这几个字就挺好。”芹娘温柔道,元老二立马点头,“刚好五个字,要不你们几个小子就分分这几个字,啥啥啥啥信。”

元老二就记住了最后一个字,是因为笙宝单独重复了这个字。

“爹,是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不是五个字就好,咋又多了这么多?”元老大真诚疑惑。

“这是《三字经》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元家众人:“哦~”

元四郎掰着手指头数了半天,额上汗都下来了,不确定地问元信(五郎),“小五,这么排,我是不是要叫元,元智?”

“对,三哥叫元礼,二哥叫元义,大哥叫元仁。”

“圆人!”

“噗!”元老大没忍住噗一声就笑了出来,其他人也忍不住笑出声来。

元大郎:“娘——”

张氏一边笑一边捂嘴摆手,“挺好的,挺好的,你打小就圆头圆脑。”

这下其他人笑得更大声了。

等大家笑够了,元老大才问:“笙宝,你们先生给你小侄子取名字了吗?”

“取了,先生大哥哥给了三个名字,大哥去找道长问问,不合适,再取。”

笙宝把写着名字的纸张找出来打开。

“冬藏,成岁,松盛。”

笙宝说完把写着三个名字的纸张折起来交到元大郎手里。

元大郎念着三个名字,他感觉到了被针对。

他儿子的三个名字,每个都很好听,他的名字就像去茅房顺带放的屁一样敷衍。

正在学堂看书的韩大郎打了一个喷嚏。

大力听到打喷嚏声,立马担忧地问:“大少爷着凉了?小的去请大夫来。”

“不用。”韩大郎揉了揉鼻子,“我没事,可能是祖母母亲又念叨了。”

大力沉默着没接话,韩大郎自己把书放在一边,“走吧,回去和祖母母亲她们吃顿饭。”

大力脸上忍不住露出笑来,这意外来得太惊喜了。

天知道大少爷搬到这边之后,他明里暗里承受了多少压力。

老太太找他去贿赂他让他好好照顾大少爷,要是大少爷在这边有不合适的就把人劝回去。

太太也找他去,敲打他,让他有事没事多劝劝大少爷,千好万好还是家里好。

大力,他只是一个力气大一点点的下人罢了。

老太太和太太都做不到的事,他怎么做得到。

这下好了,大少爷主动回去一次,他起码有半个月不会再被找去。

“回去你很高兴?”

大力迅速回神,收敛脸上的神色,“没有。”

韩大郎沉默了一会,“若你想回去,白日无事时,你可以自己回去,你也一把年纪了,若有成家的想法,可以和我说,也可以和祖母母亲说,不可胡来。”

大力:“……”

大少爷在说什么?

韩大郎说完这句便没再说,大力也一把年纪了,他之前一直没走出来不想成亲,把大力也耽误了。

算起来大力还比他大两岁,和他同岁的元大郎都有孩子了,大力还孤身一人。

“若你看上的是良家女子,我也可以放了你的籍,彩礼自然也会为你准备好,你不必忧心,只要那姑娘愿意跟你,其他的韩家会为你准备。”

大力是韩家的家生子,打小就陪在他身边,他们朝夕相处二十载,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大力浑身一震,“大少爷,我,我,我会一直陪在大少爷身边。”

他说不出不成亲的话,但陪在大少爷身边他能肯定。

想到成亲,大力脸烧了起来。

韩大郎笑了,“我就这样了,多一个你,少一个你,也无碍。”

“大少爷,小的随便娶个小丫鬟就好,小的会一直陪在大少爷身边。”大力认真道。

韩大郎看一眼大力,没在继续这个话题。

两人才到家门口,正好碰见从里头冲出来的韩野。

韩野一眼看见韩大郎,冲过来的脚步紧急刹住,瞪圆了眼睛,惊恐道:“大哥,你怎么回来了!”

韩大郎:“……”

韩野快哭了,“大哥,我写完了。”

写到手都爪了,为什么大哥还要追到家里来?

“小少爷,这里也是大少爷的家,大少爷回家陪老太太和太太用饭。”

韩野:“哈!”

是哦,他都忘了这里也是大哥的家。

韩野脸上露出不好意思地笑来,“大哥,你回来啦,嘿嘿嘿,祖母娘亲在屋里,你走吧,你快走。”

韩大郎的手就拉住了韩野的手,韩野惊得跳起来,“大哥我今天写完了,我要出去玩儿,我去笙宝家吃饭,我不在家。”

“今年加税,笙宝家粮不够,你少去蹭。走吧,和我一起去见祖母母亲,我也好和他们说说你最近学到了什么。”

韩野两只脚努力抠地板,挣扎着不让韩大郎拖走。

“大哥,我可以带粮去。”

“叫先生。”

“先生,我可以带粮去。”

“先生要考你功课,走吧。”

韩野发出了杀猪似的惨叫。

“看来你想今晚去我房里再写大字。”

韩野瞬间不叫了,两眼泪汪汪的,可怜巴巴地跟在韩大郎身边,一边走一边抹金豆子。

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韩野的悲伤笙宝一点儿也感受不到。

吃了晚饭的笙宝正在院子里教哥哥们认字。

她一边背一边扒拉着书本,自己对照着把哥哥们新的名字找出来用树枝画在地上。

“大哥,这是你的名字,元仁。是仁义的人,不是人的人。”

元大郎:“……”感觉被骂了又好像没有。

“二哥,这是你的名字,元义。”

二郎笑着拿比跟着在地上写写画画,“小妹,我的名字真好听。”

“不对,”笙宝抬起头反驳,“我的最好听。”

二郎笑起来,“是是是,你的最好听。”

笙宝又画出三哥,然后画四哥的名字。

笙宝画着画着忍不住抓头,“四哥,你的名字好难写啊。”

四郎看着地上那快要分不出来的一团也皱紧了眉头,“小妹,我也觉得好难,能不能给我换简单一点的字?”

“四哥,遇到困难不能这样,也没有很难,多写两遍。”

笙宝画完呼出一口气把树枝递给四郎,“四哥快写快写,多写两遍。”

四郎脸都皱了起来,“小妹,你能不能再写一遍,我看不出来这要怎么写。”

笙宝看了一眼,又看了一眼,然后叹了一口气,“你看好,别眨眼。”

笙宝拿着小树枝,一边看书一边画。

四郎和笙宝一起探头瞅瞅书,又看看地上的字。

“小妹,你能写得像书上这么整齐吗?”

笙宝头也不抬,“不能!”

四郎:“……”

笙宝忽然抬起头来,“四哥,你会了吗?”

四郎瞬间觉得头大,犹豫道:“小妹,我,我可以”

“给你,”笙宝把书甩到四郎怀里,“你自己看,自己写。”

她不伺候了。

(╯^╰哼)

笙宝要去教小侄子了,她是那种打小就聪明就能听懂话的孩子。

笙宝觉得,要是她小时候就有人在她身边念书她现在肯定能知道更多。

所以,为了不让小侄子落后,她要帮小侄子从小抓起。

笙宝噔噔噔跑大哥大嫂房间,小家伙刚睡醒,正在哇哇哭。

“大嫂,小侄子哭了?”

“他饿了,要喝奶。笙宝要找他玩儿要等一会。”

“好。”笙宝找了个小凳子坐在一旁等着。

陈玉竹抱了小奶娃喂奶,小家伙嘴巴拱了两下,吸到奶立马就不哭了。

笙宝动了动鼻子,她闻见了香香的味道。

笙宝忍不住咽了咽口水,这个味道她熟悉,香香的,甜甜的。

陈玉竹喂着喂着听到了两道吞咽的声音,陈玉竹朝笙宝看过来,笙宝唰一下把头扭到一边。

“大嫂,我不吃,我长大了,留给小侄子吃,我是长辈。”

笙宝又忍不住悄悄舔了一下嘴角,“大嫂,我给小侄子背书,小侄子会更聪明。”

笙宝干脆背过身,两只小手背在身后就开始背。

“人之初,性本善……”

陈玉竹:“……”

笙宝还没背完,小奶娃就喝完了。

然后吃饱的小家伙拉了,笙宝捏着小鼻子往门口跑,“大嫂,臭臭。”

陈玉竹:“……”

“大嫂,我去窗外背。”

陈玉竹:“……”

笙宝噔噔噔跑出去,狠狠喘了一口气。

没有那种香香臭臭的味道了。

可难死她了。

小侄子以后要是不聪明都对不起她这么努力。

元家去了一趟道观,玄之道长从这三个名字里选了松盛这个名字。

元松盛,至此,元家新一代的名字定了下来。

时间匆匆,服役的日子到来,儿子出生的元大郎背上行囊踏上了服役的路。

这天一早,笙宝特意晚去学堂一会,把大哥送到了村口,看着他汇入人群。

“大哥,我在家里等你回来。”

笙宝把小手举在手边做成喇叭状朝着元大郎大喊。

站在笙宝三步远的元大郎:“……”

倒也不必这么大声。

笙宝的小伙伴看见了,也跟着手做喇叭状大喊,一时村口都是娃娃的大叫声。

就像上百只公鸡齐声叫唤,吵到人耳朵都要聋了。

本来还想和家人们说说话的服役队:“……”

服役队脚步匆匆的走了。

各家老娘们不舍的目光一收回来,转头抓了家里的熊孩子就是一顿揍。

瞬间村口变成了孩子们娃娃叫的酷刑场,笙宝就在小伙伴们的哭声中和五哥一起朝着学堂奔跑。

清晨的风,凉凉的,落叶随风掉下,快要入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