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重生之高嫁 > 第125章 打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白舒兰带着宋晓慧在工厂里转了一圈,介绍她认识工厂里的一些主要负责人。

回来之后,打字机安装好了。

宋晓慧亲自试过之后,觉得可以了,就开始练习打字。

尤其是英文的合同,是宋晓慧现在练习的重点。

草帽厂的热火朝天,也引起了其他人的关注。

尤其是纺织厂的徐广达。

他虽然保住了纺织厂的厂长位置,但手上的权力,被两个副厂长分出去很多。

销售科的秦大勇,也开始不愿意听他的指挥。

他要想个计策,一点点拿回属于他的权利。

于是他去上级领导,也申请粤盛秋季交易会的名额。

“你们纺织厂最近的情况还行,但草帽厂现在风头更劲,上面准备把名额给她们。”

徐广达急了,“爸,纺织厂通过外贸赚的利润,比卖给国内高很多。”

“更何况赚外汇,您也有功劳啊,在领导面前,有面子。”

“再说了,我们纺织厂工人五六千,我们的创汇金额可比一个月几万美金的草帽长多。”

孙领导犹豫,女婿说到点子上了。

“上次因为你的事情,闹得我没脸,这次也没好意思跟李领导争取。”

“不过,你说得有道理,创汇才是关键。不能因小失大,要以大局为重。”

徐广达知道李领导正是李主任的背后支持者,如果硬扛,到时候很难看。

就算纺织厂得到了名额,也会被记恨。

徐广达想了想,然后又给了一个建议。

“爸,这事情,你别亲自出面,你让其他人出面,这样李领导等人就不知道是咱们做的。”

孙领导思索,点头,“行了,我知道了。你回去吧,我会让人做的。”

“我给你弄了粤盛秋季交易会的名额,你可一定要给我争气,多弄点订单回来。”

徐广达得意,“爸,你放心,我们工厂的布料,工艺很好,而且产量也多。之前就有外商购买,想必交易会也能卖掉。”

“只有能够创造更多的外汇,以后我的话语权就更多了,到时候爸,你也能够更进一步。”

孙领导听到这话,点了点头,“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

徐广达心里得意,纺织厂的名额,绝对有。毕竟他们的金额更大,比草帽厂更多。

就在白舒兰设计新的帽子,工厂的工人仍旧非常辛勤的工作。

尤其是得知有个叫王慧的女工,赚了一个月六十多块钱的工资,让所有人都明白。

这里不是大锅饭,干得多,工钱就多;干得少,工钱就少。

像那些大工厂的工人每天磨洋工,是不成的,顶多有一点基本工资。

这是蔡厂长和白舒兰,李主任一起制定的工资和提成,奖金等构成方式。

宋晓慧现在每天认真学习英文,练习打字。

白舒兰一有空,就过来找宋晓慧一起练口语。

这个夏天马上结束了,粤盛秋季交易会的时候,白舒兰要带着宋晓慧一起去。

到时候,帮帮她招呼客户。

蔡厂长见大家都十分努力,他和李主任也在整合,努力。

终于在半个月之后,把帽子厂收拢到名下。

钢铁厂那边是弄钢铁的,对帽子厂的经营并不擅长,而且工人也颇为懒散。

白舒兰带着宋晓慧过来草帽厂这边打样,居然看到很多人在嗑瓜子聊天。

宋晓慧一愣,就要过去提醒大家,这是上班时间,怎么能磨洋工呢?

白舒兰一把拉住宋晓慧,一边走,一边笑着问:“晓慧,你知道草帽厂那边的女工平均工作多少吗?”

宋晓慧眼露疑惑,没明白什么意思,但她实话实说。

“平均拿到手五十五块钱,在京城这样的工资水平不低了。我在之前的单位,才二十八块钱呢。”

原本还漫不经心的女工们在听到宋晓慧的回答之后,也不嗑瓜子了,支起耳朵偷听。

她们厂长的工资才五十五,而且已经一个月没有发工资了。

“那你知道最高的一个女红赚了多少钱吗?”白舒兰又问,不管什么时候,人都不会跟钱过不去。

能多赚钱,没人愿意少赚钱,只是浑身的力气,不知道往哪儿使。

宋晓慧也觉察到那些女工的目光,恍然大悟,觉得白舒兰特别聪明。

只要想赚钱,其他的一切都能调动起来。

“六十九块钱,工资提成和奖金补贴。”

天哪!这么多钱!

帽子厂的女工,顿时来劲儿了。

其中一个叫王红的四十多岁的车间主任,走了过来,笑着问:“您就是草帽厂的白主任吧?”

白舒兰笑笑,“以前是草帽厂的白主任,现在是帽子上的白主任,想要过来打样,给国外的客户寄样品。”

“若是帽子做得好,不出十天,我就能拿到大订单。到时候大家不仅能发工资,而且还能发高工资。”

王红眼睛一亮,连忙赔笑,“我是王红,是一车间的生产主任。白主任,您里面请。”

“我和我手底下的女工都是熟练工,您想做什么样的帽子,跟我说几句,我就能给您做出来。”

对于白舒兰的本事,在工厂被并到草帽厂的时候,她就找人打听了。

从无到有的草帽厂,现在已经有三百多人,比她们工厂的人还多。

白舒兰笑了,“王主任,多谢您了。这次打样就要多麻烦您。”

“相信我,订单很快就有。蔡厂长说了,这个月的工资,很快就发了。”

“等到有了大订单,按照基本工资和提成的方式,多劳多得,五六十的工资,并不难。”

虽然谈钱有点太直接了,但王红喜欢。

丈夫虽然在钢铁厂工作,工资也不低,奈何家里孩子多。

家里有五男二女,眼看着孩子长大,一个个都要结婚生子,甚至还有在乡下的。

宋晓慧也在边上附和,“等订单多了,必然会招工,我们蔡厂长说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职工子女。”

这一句话,不仅一车间的女工,就连二车间的过来偷听的人,也都激动不已。

谁家还没个下乡的知青孩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