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重生之高嫁 > 第196章 有来历的大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以前看迟家笑话,现在看,迟家现在最和谐。

他们这个大院子里,再婚家庭不少,大多都是丧妻,或者丧夫,重组的家庭磕磕绊绊,都没有迟家这样和谐。

其实这些人看到的只是表象,实际上白舒兰和王丽雯两个人一直在不合。

不过现在还没到争夺核心利益的时候,所以各自安好,维护表面的平静。

跟着迟老爷子回家,白舒兰一路上小声说:“爷爷,我给您买了一件藏青色的羊毛衫,这可是北方鄂尔多斯那边的特产,纯羊毛的,不仅暖和,而且还柔软。”

“这些都是从粤省交易会上买到的样品,不过干干净净的,都是新的。我觉得合适,就给您买了。”

迟老爷子不缺衣服,但小辈买的,他也不拒绝。

生辰了,能收到生辰礼物,当然很高兴。

“好,我收下了。”迟老爷子笑道,看向白舒兰的眼神慈祥,“你这孩子又瘦了不少,出门在外,很多事情必须自己亲力亲为,真难为你了。”

白舒兰笑了,“爷爷,您放心,其实我现在很好。现在姥姥每天都给我做好吃的,等您下次见我,我脸又圆了。”

迟老爷子笑了,“你姥姥的手艺不错。”

白舒兰指了指车把上挂着的食盒,“爷爷,这是姥姥给您蒸的寿桃,待会您要吃一个。”

迟老爷子点头,“好,有心了。”

迟老爷子可高兴了,虽然寿桃家里也会做,但别人给他做,也是蕴含着美好的祝福。

迟宴一路上听着白舒兰和祖父聊天,他都插不上嘴,属于背景板一样的存在。

回到家里,王丽雯和李嫂也在准备呢。

今天是公公的生辰,虽然公公不提,但王丽雯怎么可能忘记呢?

这可是讨好公公的好机会。

另外,李嫂是家里十几年的保姆,当然也知道迟老爷子的生辰。

以前物资匮乏的时候,一碗清水面,就算是过生辰了。

现在物资丰富了一些,今天不仅有一桌菜,还有她刚刚擀出来的长寿面。

迟夏上午上课,下午不上,中午正好回来。

迟刚也是。

至于迟敏,本来不想回来,但被王丽雯耳提面命,一定要回来。

迟敏担心母亲又把她关在家里,所以只得听话。

回来之后,才知道是爷爷的生辰。

这几日,迟敏满脑子都是傅贤臣,都是外语,早就把爷爷的生辰忘记了。

没有准备礼物,仓促之间,迟敏到了自己房间,找到了一本新一点的书,送给祖父。

虽然孙女送礼物没有用心,但迟老爷子今天心情好,不在意。

迟夏则是给爷爷一把制作精致的木刀,“爷爷,以前经常听您给我讲抗战的事情,您会刀法。现在和平了,您就不练了。其实我觉得还得好好练练,锻炼身体。我跟您学刀法,您就教教我呗。”

迟老爷子听到这话,眉开眼笑,孙子不嫌弃他老胳膊老腿,他自然想教。

“行啊,以后晚饭之后,我教你刀法。其实那也不是正儿八经的刀法,而是我们在战争中总结出来行之有效的一些招式。”

鬼子拼刺刀厉害,但当年的战士并没有刺刀,所以很多人都有大刀,一旦近身肉搏的时候,有武器对抗敌人。

这些招式和刀法,都是以杀人为目的。

白舒兰称赞,“武功不是花哨的假把式,在实践中有效,那就是好刀法。迟宴,你会吗?不会的话,你也跟也要学,将来教咱们的小孩,当成咱们迟家的传家宝传下去。”

迟宴浅笑,“早就学会了,那么好的东西,不学才吃亏呢。”

迟夏听到这话眼睛越来越亮,“爷爷你教了,大哥也要教我,将来我也交给我儿子女儿,他从爷爷这里学来的刀法,发扬光大。”

孙子孙媳妇的话,让迟老爷子心情大好。

人到老年,最怕的就是小辈不认可他以前的努力和奋斗。

如果自己的小辈都不认可,那外人更加不承认。

既然孙子们都想学,而且还想着把他的刀法发扬光大,迟老爷子记上心来。

他决定把一些招式简化并且固定下来,如果能汇成册子,就更好了。

如果找别人做这些事情,迟老爷子有些不好意思。

可家里有个设计师,会画画,让孙媳妇把这些招式画下来,比口口相传更有效。

迟老爷子的目光看向了白舒兰,“舒兰啊,这些招式当年还是我的团长教我们的,还有战友们的一些总结。”

“我上了年纪,现在还能一招一式教。等我再老一些又健忘了,记不住了。你能不能把这些招式画下来啊?”

白舒兰听到这话,眼睛一亮,“当然可以呀!爷爷,您说什么时候开始?”

迟老爷子见饭菜还没做好,指了指院子,“要不我们现在就到外面?”

白舒兰点头,从自己的包里掏出来笔记本和铅笔。

现在白舒兰已经把自己定位成一个设计师,所以随身携带这些东西。

看到能够给她带来灵感的画面,都会记录下来。

迟老爷子点头,“迟夏,去楼上把我的大刀给我拿下来!”

“是爷爷。”迟夏连忙应下,一步迈好几个台阶,跑到楼上,把爷爷那把破旧但擦得铮亮的大刀拿了下来。

上面还有豁口,还有划痕,可见当年这把刀随着爷爷冲锋陷阵,出了不少力。

迟夏非常恭敬地捧着刀,双手呈给祖父,“爷爷,您的刀!”

迟老爷子看向那把刀,眼神里有复杂的感情,两手微微颤抖地接了过来。

白舒兰就站在陈老爷子面前,觉得老爷子的这把刀一定有故事,“爷爷,您这把刀有什么来历吗?”

迟老爷子像是陷入了回忆,“这是我们老团长,在牺牲之前转送给我的。当时老团长说了,这把刀砍了三十三个鬼子。”

“到了我手里之后,我又砍了二十八个鬼子。别看他外表简陋,这是一把立下赫赫战功的刀。”

众人听了之后,肃然起敬。

这把刀立下赫赫战功,用这把刀的两位英雄,也令人敬佩。

白舒兰想了想,然后说道:“爷爷,老团长已经牺牲了,他活在你的记忆里。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人已经忘了他,所以我们在编这套刀法的时候,把老团长的故事也讲给我们听。”

“我现在下班之后有时间,我把这些英雄事迹记录下来。如果能出版,就有更多的人知道老团长的事迹。”

“就算不能出版,咱们自己保存着,将来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看。祖父和您的战友一起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现在的安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