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重生之高嫁 > 第243章 建议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白舒兰跟迟宴结婚之后,经济情况,一定要清楚,否则不仅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甚至还会给迟宴,甚至迟家带来麻烦。

刘厂长笑了,“行,我这就回去,准备一份聘书,保证让你满意。”

杨厂长也应下来,“目的达到了,我们就不打扰白主任了,现在回去整理我们工厂的款式和聘书,一会儿,我让秘书亲自送过来。”

白舒兰点头,“行,反正我上班时间都在工厂,有事情,你们来工厂找我就行。”

等到刘厂长和杨厂长走后,蔡厂长把目光看向了兰花纺织厂的周厂长,“老周,你刚才一言不发,心里在想什么呢?”

周厂长笑笑,“等他们说完,白主任才能专心思考我请教的问题。”

“就你滑头。”蔡厂长笑道,“你当上厂长之后,锐意进取,我知道,对我们工厂的事情,也比较尽心,我在这里谢谢你。”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周厂长恭维,“我也是过来取经,帽子厂虽然刚刚建立,但积极向上,可不是纺织厂的浑水摸鱼的人能比得上的。”

白主任对周厂长的印象还不错,比之前的徐广达好太多了。

“周厂长,您有什么事情?都是兄弟单位,一直合作,有事情您就说。”

周厂长眼露感激地看向白主任,说道:“白主任,不管是内销,还是外贸,我工厂的产品竞争力都不行。”

“想要拿到订单,价格被人压得很低。不过这么多的年的底子还在,想更换新设备,想生产附加值比较高的布料。”

“只是国内的产品同质化太严重,想要脱颖而出,并不容易。都说白主任对外界了解多,而且眼光好,所以想来请教。”

白舒兰见周厂长提出来这样的话,眨眨眼睛,脑海里闪现出昨天看到的羽绒服。

羽绒服是四十年代美国那边专门做给空军的羽绒夹克,因为保暖,很轻,受到欢迎,在国外开始流行起来。

羽绒服的面料生产,也比普通的棉布面料更复杂一些。

“周厂长,你等我一下,我去办公室里拿几本书。”白舒兰说道,她只是给建议,至于周副厂长怎么决定,那是周副厂长的事情了。

周厂长激动,他正因为没有头绪,所以才过来请教白舒兰的。

现在白舒兰愿意指点,他当然愿意听。

不一会儿,白舒兰再次回来之后,拿来几本杂志。

不仅有成品羽绒服的杂志,还有一些面料方面的杂志,专门制作羽绒服的面料。

“周厂长,你看,这是国外流行的新型的御寒的羽绒服,具有一定的防风防水,里面有防绒布,包裹着鸭绒鹅绒。不仅保暖,而且还特别轻快。”

“这样的布料在国内很少,如果周厂长想革新,我觉得从这方面入手,应该更好一些。”

“我只会设计服装,对面料的制作和相关的机械,我并不懂,所以还需要周厂长您这个行家,自己探索。”

周厂长的眼睛落在杂志上的羽绒服,又落在了服装面料的杂志上。

他懂一点英文,要不然当初也不可能能找到外面客户。

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虽然还有一些词汇不懂,但这并不影响他的理解。

蔡厂长的办公桌上有个地球仪,白舒兰走过来,指着北欧和美国加拿大等地方。

“这些地方的冬天极冷,如果你能生产出来上好的羽绒服面料,我可以设计款式,服装厂那边购买一些设备,就能做出来好的羽绒服。”

“这一款羽绒服就能卖好几十美元,甚至上百美元。到时候,销路大开了,国内必然会有很多厂家想做羽绒服。你这里有布料,他们就不需要从国外进口,你就成了源头厂家,很有话语权。”

周厂长的眼神也落在地球仪上,“冬天的衣服是大件儿,价格高也是应该的。以前看报纸,说美国那边穿着新型面料做的衣服爬到了最高峰,那应该是极好的面料。”

白舒兰点头,“对,既然传统市场,你们现在已经没有多少竞争力,那么就只能开辟新的领域。虽然很困难,一旦你们做到了,竞争力也很强。”

“当然了,这只是我的看法。周厂长,你回去好好思考。如果有不懂的地方,你可以寻找京市的纺织工业院,那里应该有老师懂这些。”

周厂长点头,“对,以前我们老厂长就是通过纺织工学院提升技术。白主任,你这些书,能借给我用用吗?”

白舒兰应下,“可以,你写一张借条,证明这些书的去处。”

周厂长当即回答:“好,我这就写。”

写好借据之后,周厂长就急匆匆离开了。

蔡厂长见状,小声问:“舒兰,这个技术门槛有点高啊!”

“是啊,技术门槛高。”白舒兰回答,“如果能够弄出来,那可了不得。”

蔡厂长想了想,“这个周厂长能力还是很强的,这些年如果不是徐广达的岳父在后面捣鬼,应该是周厂长当厂长。”

“这几年纺织厂的家底子,都快被徐广达败光了。幸亏徐广达下去了,要不然兰花纺织厂好几千人,早晚砸了饭碗。”

白舒兰笑道:“是的,我也看中了周厂长的魄力,而且能力也挺强。我这边也会通过国外的客户收集一些相关的资料,希望能够对周厂长有帮助。”

周厂长一边交代外贸部门做准备工作,一边去纺织工学院寻找这方面的教授。

好多居然还在乡下,周厂长赶紧通过各种关系,把人从乡下弄回来,平反工作。

这些人回来之后,为了答谢周长厂的好意,积极投入研究,花了半年的时间,真的研究出来了。

另外,京市那边也相当重视这个项目,联合学校和兰花纺织厂,还有机械厂,服装厂,甚至还有白舒兰,一起开会。

从源头上开始整合资源。

白舒兰没想到她也能参与到这样的工作,她不懂之前的,但她懂设计和营销。

曾经在上大学的时候,暑假打工,在一家知名羽绒服厂打工。

为了能更好地做好工作,她曾经从头到尾了解羽绒服的发展史,以及工厂的发展史。

在工厂干了两个月,就连最上面的总经理都知道她这个临时工。极力挽留,得知她还要上大学,又承诺她毕业了可以来工作,待遇从优。

不过白舒兰志不在此,婉拒了。

没想到这时候,能派上用场。

当然了,这是后话。

\u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