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重返88,草根的官场逆袭 > 第184章 不留一户不落一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陆鼎夫摇摇头,这个时候如果回到久昌市,人心岂不是都乱了。

“久昌有宋省长指挥防汛就行了,让直升飞机飞干城吧!另外给我接通林卡省驻军的领导,请求支援。”

林卡省的省委领导,分散到全省各地各分一片,但是消息汇总到陆鼎夫这里,让他的脸色和天气一样都快沁出水来。

尤其是直升飞机飞到干城上空,看着小半干城变成泽国,拳头不禁握紧,发出嘎嘣嘎嘣的声响。

齐万路没想到陆鼎夫会直接飞过来,这样的天气,可是拿生命在冒险,让他本就对陆鼎夫改观的印象又好了三分。

陆鼎夫有着别样的人格和领导魅力,看到齐万路浑身湿透,大腿往下的裤子上满是泥水,伸手握紧了齐万路的手。

“齐书记,辛苦了,现在情况怎么样了?”

齐万路心中一暖,“不容乐观啊!第一号洪峰虽然过去了,但是玄县没有顶住,接下来还有陆续的洪峰到来,老百姓都被转移到了干城市区,如果水位持续上涨,我怕干城也保不住。”

陆鼎夫得知没有人员伤亡,下意识松了口气,“没有人员伤亡就好。”

“这还多亏了俞承伟,他在几月前就写了一份防汛预案,首要就是疏散撤离,我过来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疏散撤离群众,好在转移的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陆鼎夫问道:“久昌市的情况怎么样?”

“宋省长在省里市里坐镇,梅连成负责总的后勤工作,俞承伟和其他市里的常委同志们都在区县坐镇,暂时还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情况,只是久昌县有几个乡镇发生了山体滑坡,群众转移困难,俞承伟已经徒步进去了。”

陆鼎夫没想到俞承伟也能拿出拼命三郎的架势,点点头。

“这个年轻的同志不错,有方法有干劲,我们去看看受灾的群众吧!”

对于俞承伟的印象,陆鼎夫片面的侧重于俞承伟的身份背景,因为历史的关系,陆老爷子和卢家,弘家那边的圈子关系不是太好,注定是无法相融合的。

但是他也不会刻意打压一个小辈人物,才三十岁,还不用他特意关注。

俞承伟和哈妮等人翻过山体滑坡的路段,再往前走了几里路,发现地面积水严重。

道路上已经没过脚踝,而道路两旁的农田全都被水泡了。

哈妮从手腕上取下一个皮筋,把头发重新扎了扎,“俞副市长,再往前的路就更不好走了,路基都不是砂石路,得准备几根木棍探路。”

俞承伟依言从路旁折下几根合适的枝条,“看来村村通公路势在必行,这样的路基被水一泡一冲根本没法走。”

“村村通公路?”

哈妮听着新鲜,修路向来是基建投资的大头,久昌市根本没有可能出这笔钱,久昌县更不用想了。

姚清霖的手包里响起电话铃声,打开一看是俞承伟交给他保管的海事卫星电话。

俞承伟接通之后听到是魏晴柔的声音,原来魏晴柔也看到了林卡省的天气预报,她很了解俞承伟的性格,肯定会冲到防汛的第一线,心中岂能不担心。

“小伟,林卡省,还有大江上游的降雨会一直持续十几天,你一定要注意安全,我知道劝不住你,但是你也得为自己着想。”

俞承伟自然是报喜不报忧。

“你放心吧!我是什么人你还不知道,命大着呢!咱们先不说了啊!我这边只有这部电话能联系外面,得省着点电。”

“那行,那我一会告诉秀波她们别给你打电话,不过你隔段时间给我报个平安。”

魏晴柔有殷殷叮嘱几句才挂断。

这个小插曲过后,俞承伟一行人深一脚浅一脚的走了两个多小时才抵达郭家街。

乡政府已经被水泡了,人大部分转移到了地势比较高的乡里的中学。

郭家街的书记,乡长都没想到,俞承伟和哈妮县长会亲自来到郭家街。

这对干部群众的士气提升尤为重要,一下子就稳定了人心。

“同志们,乡亲们,往郭家街外面的道路发生了山体滑坡,安国富书记正在带队进行抢险抢修,大概一天半天的就能抢通,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做好随时撤离的准备,市里,县里已经准备好了运输用的车辆,临时安置的地点……”

俞承伟在中学说了二十多分钟,然后把党员干部组织起来对郭家街的乡政府,各村屯进行摸排。

要求不留一户,不落一人,必须把人抢救出来。

此时已经到了半夜时分,乡里的工作人员准备了米饭,熬了一大锅汤,俞承伟一边吃一边问三合乡,红旗乡的情况。

郭家街的书记说道:“三合乡和红旗乡是久昌县最偏僻的乡镇,路比我们这还难走,白天的时候电话还能打通,情况比较危险,现在已经七八个小时联系不上了。”

哈妮补充说道:“那两个乡镇我去过,地势比郭家街高一些,躲避洪水应该没有问题,但肯定比较紧缺生活和防汛物资。”

俞承伟对哈妮有点刮目相看,这个县长看样子对久昌县下面的乡镇比较熟悉,这才是一个干部该有的样子。

“清霖,你打电话给市里,看看能不能请调一架直升机,作为空投物资所用,我记得省消防总队有两架灭火用的直升机。”俞承伟喝完最后一口汤,“最好空投瓶装饮用水和方便食品。”

郭家街的书记见俞承伟要走,“俞副市长,这么晚了去往三合乡,红旗乡太危险了,还是等明天天亮再去吧!”

“不行啊!疏散撤离总的时间就三两天,必须要全部通知到位,你这里给我们准备一些电池和手电筒吧!”

拿到了几个手电筒和电池,俞承伟和哈妮等人继续朝三合乡进发。

虽然带着一个郭家街本地的向导,但是这段路难走的程度超乎想像。

等俞承伟一行人像是水猴子抵达三合乡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三点。

哈妮说的没错,三合乡的地势稍微高一些,在乡党委政府的组织下,人民群众已经转移到了半山腰,缺的也正是饮水和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