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冉彩桦晋升为津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的任命没有耽误太久,王勃的追悼会开完她就走马上任了,她自己也没想到会这么快跻身副省级。

此时和俞承伟联袂来到津北省老干部活动中心,冉彩桦看了看周围的环境。

“承伟,听说这个赵千秋的性格非常顽固,本身还是老派干部,你不怕被甩脸色啊?”

俞承伟笑道:“能见到人就是进步,胜过郇书记吃闭门羹,我还是让李昭打听到,赵千秋今天会在这打牌呢!这样他就没法躲了。”

冉彩桦也是服气,俞承伟竟然敢用李士渌的侄子当秘书,等于在身边安插了一个对方的间谍,让俞承伟在李士渌等人面前毫无秘密可言,但这也证明了俞承伟的磊落,无事不可对人言。

李昭很快从对面现身,“俞副书记,老省长在里面打桥牌呢!一桌的还有几个津北省的老同志。”

俞承伟和冉彩桦相视一笑,联袂朝赵千秋那一桌走去。

赵千秋七十来岁了,退下去也有好几年,但看起来是个精神非常矍铄的老头,拿着牌的手一点都不抖。

李昭是个很好的润滑剂,上前就给赵千秋介绍俞承伟和冉彩桦的身份。

其实赵千秋有点退而不休,对津北的变化时刻了然于心,当然从电视报纸上见过俞承伟。

俞承伟这段时间在老同志老干部当中的口碑不错,在场的就有一个和俞承伟熟悉,把牌递给了俞承伟,让俞承伟来打这一局。

俞承伟也像是真的来玩牌的,丝毫不提别的,很有耐心的陪着赵千秋玩完了这一局。

桥牌这种东西,他还是在京城的时候陪卢廷箴学会的,时常听卢廷箴说春天老人最喜欢打桥牌,很多人就学会了。

赵千秋见俞承伟沉稳有度,玩牌就是玩牌,一点都不涉及其他,再想到他了解过的俞承伟其人。

知道这个看起来年轻的有点过分的省委副书记,是个极其难缠的角色。

眼看着俞承伟还要陪自己打下去,赵千秋把手一摊。

“不玩了,小俞啊!你肯定是无事不登三宝殿,那就陪我这个老头子走一走?”

俞承伟求之不得,眼神示意冉彩桦陪着这些老同志继续玩,他跟在赵千秋的身后来到池塘边上喂鱼。

“人家都说我是老顽固,你怎么看?”

俞承伟嘴角差点抽了,他很想说我站着看,当然话不能这么说。

“我听说老省长是红四方面军出身?还曾经给许老帅当过警卫长?”

俞承伟是做过功课的,赵千秋祖籍津北,但是年轻时候闹革命参军入伍,直到建国后才转为文职。

若是没有转业到地方工作,五五年的时候,最差也是一个少将军衔。

赵千秋一愣,“我倒是忘了,你还是卢老的外孙女婿,卢老可谓是黄埔系出身,当过黄埔系的政治教官,后来还是兄弟部队的政治委员,当年在西北的时候,我还给卢老爷子送过棒子面呢!”

俞承伟笑着附和,赵千秋的顽固和化身为津北本土派,有一定的历史原因。

赵千秋跟随红四,许老帅和赵千秋肯定受到了当年詹国涛事件的影响,别看那时候的赵千秋还只能算是红小鬼,但已经崭露头角了,后来差一点泯然众人,是有一定历史原因的。

“我倒是不知道,不过我听爷爷提起过,老省长钓鱼是一把好手,当年过草地的时候,没少做鱼汤呢!”

赵千秋毕竟是个老人了,难免有老人们都有的特性,提起这个,他的精神就来了。

“我喜欢钓鱼的习惯,就是那时候留下的,当年钓鱼是为了活命,现在钓鱼,不提也罢,有些人啊!就差把鱼挂到我的鱼钩上了。”

俞承伟不禁想起了某个喜剧电影,好像真的给领导的鱼钩上挂鱼呢!

“老省长,这就叫投其所好,无所不用其极,我刚才打牌也算吧?”

赵千秋一愣,笑着点指了俞承伟两下,俞承伟这样的性格,他不反感。

不像那个郇杰,有事没事都喜欢端着,在他看来,郇杰那就是个小官僚。

俞承伟见赵千秋要坐下,急忙用手擦了擦石凳,“老省长,您主政津北十年,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赵千秋想了一会,“我能力有限,大概是没出太大的篓子吧!你这个年岁,大概还有大运动的记忆,我当年在革委会的时候,也没让津北乱起来,保护了一大批津北的同志们,人家都说我是津北的山头,这个山头怎么来的,有的人是要做出反思的。”

这都是老黄历了,但俞承伟知道这也是津北本土派的成因之一。

他的记忆里,的确有一点那段时间的尾巴,别看他在乡下,运动潮水来临的时候,村里,乡里,县里,可是热闹的很。

对于这方面,俞承伟不想深说长谈。

“这只是一方面,我觉得老省长最大的功绩,是保住并发展了津北的工业,您老主政的十年,正是得益于津北工业的基础,才让津北的发展没有掉队,但是不知道老省长看没看现在,津北的发展已经掉落第一梯队,再这样下去,可就要居于全国中下游了,这里面,干部的因素占了很大原因,眼界不够开阔,思维不够活跃,说的不好听一些,固步自封,和改开的本质是相互抵触的。”

赵千秋脸色一红,气血上涌胀的。

“你这个人倒是敢说话,李士渌在我面前都不敢谈这些,那你有什么高见啊?”

“还是要融入整体发展当中,诚然,帝王思想,千奇百怪,这些不可避免,但是游离在外就不对了,不打破这个藩篱,津北的发展注定还会滞后,现在已经入世了,如果再让津北失去十年的黄金机遇期,那么津北的地位,很快就会被临近的省份取代,再想奋起直追难上加难。”

赵千秋则有不同意见,而且说的头头是道。

两个人近乎争论的在池塘边聊着,这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最后更是不欢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