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快穿之炮灰拿了恶毒女配的剧本 > 第147章 陆大人又被我掰弯了28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7章 陆大人又被我掰弯了28

月余未出门也不足以让祝雯突飞猛进,但可以让她神经衰弱。

现在她是看着门外鸟叫,都能策论一篇,作诗一首。就问这牛不牛。

过年还是很开心的,这次回乡祝家宗族都过来看他,好像他不是出趟远门,而是考个举人回来。

吃年饭她都能坐在侧席,跟他爹伴着宗族长一左一右,长者一脸欣赏,说出来的话,好像他一早便看好祝文。

本来想去陆府看看,但是听陈曼珂说陆展白没有回来,心里还是有点空落落的感觉。有快一年半了吧,不知道再见时,是少年人的意气风发,或是成年人的稳重如山。她总是看着他成长,有幸陪他走过最好的年华,也无幸与他相伴到老。

回安庆之前,祝家宗族送来一个孩子,说要给他当书童,她是再三表示她有绛娘足够,可还是被否决,说是男女有别,这也是宗族长的意思,长辈赐不可辞。

看见粉雕玉琢的14岁小男生,她有种家族是在给她找姘头的感觉。

“我知你喜欢绛娘,秋闱后,如果你能高中,老爹我为你寻门适合的亲事,绛娘留给你做贵妾。”他爹语重心长,让祝雯想到今年翻年她已经16,这年纪男生在古代可是要议亲了。

祝雯想想,私下找到绛娘,“我爹的意思是秋闱后给我议亲,我的情况你也清楚,也需要一个门面妻子,你若愿意以后祝家门庭即你一人,若不愿意,我也早日放你离去,则再无人知我身世。”

“少爷,你这样下去真的不会被人发现吗?”

“只要你不说,我有十足信心。”

“好,少爷,只要你不嫌弃,绛娘愿为你守护终身。”

祝雯点点头,她还是比较了解绛娘的,性格内敛,又事事以她为重,这样的人在身边,是她最好的助力。

回到安庆,祝雯特意去找宋佐荣。

“绛娘一直是我心头好,我和她都恪守礼节,从未越举,但无奈身份差距,所以一直未能如愿娶她为正妻,希望温良兄能成全于我,对于祝文即是再造之恩,犹如父母。”

“若喜欢直接纳为贵妾,对于奴仆出身的女人来说,这已是殊荣,何必大费周章,以后你前途有望,这样的女人可帮不到你分毫。”

“小子懂得温良兄的一番好意,然,我已心系她一人,此生非她不娶,若不能给她最好的,心中始终难安。”祝文跪在地上行一个跪拜礼,已是将自己奉为最低。

祝雯知道,她若娶妻定是由不得自己,她爹固然好说话,但她自身已是宋佐荣的伴读,等同为奴,那便一定要得到他的允诺,不然则是背主。

“祝文,懂礼守规矩才能走的长久,回去将《礼记》抄十遍,此事不必再议。”

“是,奴才谢过主子。”祝雯脾气上来,又跪下磕一个头。果然古代人的思想她还是接受不了。

“明白就下去吧,别在这里碍眼。”

祝文起身离开,宋佐荣皱着的眉头一直没有松开。本以为是个乖巧听话的,却一身反骨。前路还未可知,这般冲动,必将走上许多弯路。

祝雯回去之后开始抄书,现在她的字已经写的很顺,但也只算尚可,绛娘在一旁倒杯茶,没有说话。祝雯看了她一眼。

“这事目前是没有机会,待我再去周旋一二。”

“少爷,我不急的。”绛娘揪着衣服答到。“宗族送来的那小子来了多时,少爷要不要见见他,老爷已经知会我几次。”

“绛娘,你还不知我,留着他等着拆穿我吗?看见就头疼,先放那别管,我爹要是有什么问题,让他来找我。”

“是的。”

果然练字的时候不能干别的事,这字又不能看了。

自从那天开口,宋佐荣已经很久没联系她,祝雯也不确定是否将人给得罪,还想着要不要去道歉,结果那边派人来知会她年后去【悦山书院】读书。

她对回学校是一点意见也没有,相反,能在宋佐荣面前刷存在感,她是很乐意的,同窗情谊那要是以后得罪他,总要看三分薄面。

去后才知道,【悦山书院】的山长便是离老。一看见离老,祝雯立刻看向宋佐荣,见他微不可察的点了下头,便明白他还没死心,打算曲线救国。

【悦山书院】是个大书院,山门内环境比对【通天书院】好太多,不仅藏书阁要大几倍,能教学夫子都是进士出身。这让祝雯真的大吃一惊。

这还有当官都不去,留在这教书的,真是怪事。

“书院夫子的待遇比七品县令只好不差,因为是帝师在此的缘故,朝廷每年还会多次拨款支助书院培育学子。”看见祝文那吃惊的表情,旁边一个同学跟他科普几句。

他们这个班的学生只有不到二十位,却都是生员,为秋闱大比,一个个都猛足劲,就比谁更卷。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秋收结束后即将迎来秋闱。

这大半年的时间,她干的最不错的一件事情就是说服离老回京。

离老除对画画情有独钟,便是教书育人。她经常会去听离老的讲座,还会每次过去前为他准备软垫和新茶。

但这仅限于在尊师重道这一块,其他时候该抬杠的。她从不放过他,有一次打赌,如果她能将资治通鉴全篇一字不落的背下来,离老必须收她做关门弟子。

结果可想而知,她被训了,有这才能都用在歪门邪道上,不正经读书……尽管如此,她依然成为离老的关门弟子,而且无人敢效仿她这般途径,毕竟资治通鉴300万字,不是开玩笑的。

离老是个别扭的小老头,初见时,她便知道,但这并不影响他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

因为教书多年,很快也发现祝文策论写不好的原因多数是因为经墨都是囫囵吞枣借鉴他人,没有自己的想法,便经常坐堂两人讨论经纶,哪怕争的面红耳赤,也绝不让对方亲易能赢。

兜兜转转,祝雯发现这个时代最能理解她的人竟然是一个70岁的老头,这确实是件有意思的事。

在学术上祝雯超前的思想总能让他耳目一新,在论据上,他的理念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若想得到别人对你的认可,不是想办法说服别人,而是先认同,再用别人的观点来证明自己是对的,这样的概念让祝雯很多年后都奉为圭臬,也不得不感慨,离老便是她的良师益友。

在考试前夕,离老突然告诉祝文,他要返京,祝文以为他是被他说服,还高兴很久。

临行前老者看着他“有些使命是避无可避的。我以为偏居一隅,能颐养天年。很可惜,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朱熹前辈晚年眼睛瞎了一只,另一只也模糊不见,却还是伏案桌前,整理残篇,就是不忘给后人留下更多的警示。”

祝文想问他,是否有苦衷,说出来,他们师徒想想办法,但离老却没正面回答他。

笑着抚手离开,嘴里还念着。

“朝阳如焰火,枯柴助火燃。

待到炊烟尽,才是无尽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