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快穿之炮灰拿了恶毒女配的剧本 > 第148章 陆大人又被我掰弯了29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8章 陆大人又被我掰弯了29

乡试又称秋闱,因为大多数时候都是每年农历八月左右举行。

考试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是一天多。从初八下午便开始搜身检查,直到初九凌晨才结束,然后在“鸽子笼”休息一晚上,在卯时正刻(6点)天微亮就开始公布考题。只要写完能提前交卷,最晚是第二天的辰时末(9点前)。即,初十辰时。

秋闱相比对会试也不遑多让,这是全国才子汇聚省会的一场风云龙蛇斗,近万秀才同考,只为挤进100人榜。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

祝雯带的东西非常少,很多都放在空间,提前让家中小厮给她排队,等到快入考场,再去上好厕所入内,这次检查是相当严格的,每个人都要身着单衣贴身检查,怕那些卫兵在她身上摸来摸去,她直接穿上特制的短袖短裤在里面,到她检查的时候,好些人都在侧目。但好处显而易见,随便拉拉袖子甩甩裤立马能进。

到号舍她脸便黑成锅底。

所有的格子间都是朝着一个方向,整个一长条,有大概十多个位置。她坐的位置是尽头的号舍,即“臭间”,也就是茅房旁边。

这里可没有冲水马桶,都是一个个临时搭建的通风小木屋,里面放着木桶,外面一块木板挡着,现在还好,时间越长味道越难闻。

相比对的是最外侧的是火间,就是做饭的那头,既吵又热,容易分心。所以两头都是受罪,中间尚可。

旁边那兄弟看她一眼,笑的嘚瑟,默默地进去她的隔间,祝雯努了努嘴,兄弟你那能好到哪去,还有空笑她。

休整一夜,祝雯几乎没睡好,虽然大家都是提前上好厕所进来的。但排那么久的队,想到考试,不少人都很紧张,晚上不停的上厕所,动静不小,本来就很挤的小地方需要蜷缩着,睡不安稳。这下更是一整夜没睡,而且臭的头还是晕的,能檀香和艾草都无济于事。

第二天早上,监临提着考题过来,会在每一个考生面前走过,走到她旁边呆的时间是最短的,因为太臭。

第一场考试内容也是最多的,因为三场考试里面这场是最重要的。考官要是阅卷,第一,字太丑的不看。第二,先看头场的试卷。

头场考试内容,贴经、经意与墨意。如果经墨写的差,后面的策论你就算是能编出个花来,他们也不会去看,毕竟是万里挑一百。大家都是秀才,满腹经纶的多的去,没必要选一个,填空题,阅读理解都搞不定的人,这是对孔孟思想没有理解透彻。

祝雯占着技能“过目不忘”,一页十行的快速把考题记得清清楚楚,开始低头默写起来。

监临看祝文一直低头在写,半天也不看他的考题,巴不得快速离开,心里想着,这考生怕是被臭傻了。

经意墨意是每个人对于孔孟的理解,但又不尽相同,就像同一个爹妈生的还有区别。一开始都是学一样的书,夫子教的也基本大同小异,但祝雯背过宋佐荣的经意墨意注解,又有离老的润色,已经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她个人看法。

快速的把所知所注填写上去,不到一个时辰全部写完,这对很多还在回想考题是什么的考生来说简直是用恐怖来形容。

祝雯可不管那么多,忍着臭味,在半个时辰内,把所有内容谕写一遍,确认无走边漏页沾墨等任何问题,便坐等试卷风干。

终于赶在10点半交卷,而且是第一个,这可威风一把。监临看着他的时候都忍不住多看几眼,心里想着,这小子果然考题没记全,这下是没希望了。

坐镇收卷的提学使蒋世充是浙省知府,回京高迁,临时委任过来做提学使。在学术上是有才情的。

看有人不到三个时辰已经交卷,当下也看起她的试卷。反复几遍,不住点头,对于经墨的理解是非常到位的,虽然笔墨尚且一般,但才情确是能得到他的认可。

当下又考效起祝文几个题目。祝雯最不怕的便是经墨,不假思索,张口而来,几乎可以用对答如流。这把蒋世充也楞住,这学生要是多想半刻,都算对得起他思索考题用的时间了。

难怪试卷做的如此之快,确实是有狂傲的资本。

祝雯走之前看着提学使的表情,心里乐开花,能入提学使的眼,考试算是过了一半。

第二场考试是十一日凌晨入场,即最晚十三日辰时末出场。

这场考试是以经意为主,6道题,需要更加详细的阐述儒家思想的精髓,不仅需要引经据典,还需要加入一些个人见解,有读后感,观后感的味道,比第一天简答题的经意做了加深。

这方便,她是跟离老学习很多,以前她虽然会去背诵宋佐荣的注解和通意。但是大多时候她是没办法认可的,因为时代的差异,让她无法融入。

但自从明白那些道理后,她可以更加客观的去看待这种能够传承千年的思想,存在即合理,无论对错,都要去认可,正是因为这条“封建”道路,才让我们的文化能够得以延续传承。

第三场考试也是有侧重点,时间更长,从十四日入场,最晚能到十七日辰时交卷,有两天三夜。也是让她头疼的地方,4篇策论,这几乎要撸秃她的脑子。

如果真让她说实话,她高低给人整一沓策论出来,可这是考试,不能太过于创新,那些写完会让人认为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意义。

想了想,还是把离老的观点拿出来,这还是比较符合这个时代的大纲。

他其实思想上不太属于守旧派,但无奈做了太子的导师,这个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修的不同,师生也会有不同见解。

贤明的君主应该守礼,上尊祖宗,但不能愚忠,应当,去其糟糠,留其精华。如前辈会通过科举来广纳新人为国接纳人才。那同样,可以举一反三,从不同的领域去发觉不同的人才。并且给与不同的人才不同的殊荣。

也许他们没有受过“仁德”的教育,仍然有着卑劣的品质,但育人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年两年,它可以是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一代两代人,终有一天这些愚民也能被感化。

但需要我们先接受,接纳他们,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才能让他们去明白“仁德”带给他们的好处,从而走上“仁德”的道路。

洋洋洒洒写下六千字。四篇作文掏空了她脑子里的存货,看了看,还是觉得太过创新,可已经没有时间去改,只能希望提学使不是守旧派的人,能跟离老一般接受新的思想。

考完试她就大病了一场,本来还要去宋佐荣那边对书,也没时间去,天天在家养病。

实在是这场科举考试太苦,后面两场考试虽然不是在“臭号”,但也并不轻松,反正这次考试是真的让她开始畏惧起来古代的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