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原本是预着刘爸爸晚上到家,时间刚好的话,一家人可以吃个团圆饭,便将晚饭时间推迟了一个小时。

一直等到了晚上八点,他还没到。

“不等了,你爸爸还不知道几点才到家,咱们先吃吧。”

刘妈妈叹一口气,见刘夏吃了好几个油炸糕,忍不住笑道,“饿了吧?洗手吃饭了。”

“嗯,确实挺饿。”

“拿个盘子出来,咱们给你爸爸夹点菜出来。”

“好。”

将一部分菜夹出来放锅里温着,接着母女俩便吃了晚饭。

饭后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电视,是《迎新春文艺晚会》的重播,再看一次仍然有趣。

重播看完,已经到晚上十点,生物钟十分规律的母女俩已经困了。

“夏夏,你先去睡吧,我等你爸爸就可以了。”

“妈,我陪你吧。”

刘夏打了个呵欠,站到地上蹦了蹦,感觉清醒一点之后,跑进厨房泡了一壶茶端了出来。

“喝点茶,解解困,吃吃点心,精神百倍!”

一口浓茶下去,感觉整个人都清醒了,刘夏跑到窗户上趴着,看外面夜晚的世界。

天寒地冻,没有谁在外面走动,少数几户人家家里的灯还亮着,跟她们一样没有睡。

路灯熏黄,一直照到很远的地方。

“爸爸还没到。”

“再等一个小时,如果……咱们就不等了。”

“妈妈你不用担心,爸爸跟他的战友们一起回来,人多力量大,又都是兵,不会遇到危险的。”

“我不担心他的安全,雪天不好行车,耽搁了一点时间也是正常……”

说着话,时间很快到了十一点,刘爸爸还是没有回来。

母女俩互道晚安,先睡了。

第二天一早,六点多的时候刘夏就醒了,见刘妈妈的房间门还关着,便到了客厅。

门口的鞋子只有母女俩的,刘爸爸还是没有回来。

刘夏回到房间重新睡了过去,到八点钟的时候再次起床。

此时刘妈妈已经起来了,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桌子上摆着热气腾腾的豆花,显然是出门买回来的。

洗漱完了吃早餐,刘夏坐在沙发上,陪着刘妈妈一起看电视。

刘妈妈眼睑处一片青黑,她昨晚没有睡好,甚至可能一整晚都没睡。

刘爸爸没有到家,她便一直牵挂着,刘夏不知道爸爸几时才能到家,能做的就是尽量多做一点家务,让妈妈轻松一点。

现在已是年初三,到了晚上八点的时候,刘爸爸还是没有到家,刘妈妈坐不住了,带着刘夏找上秦家大伯,向他打听从深城北上京都的部队到底到哪里了?

“事关机密,弟妹,我不能告诉你们。不过老刘没事,早则半夜,晚则明天上午,老刘就会到家的。”

“好好好,秦家大哥,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刘妈妈真诚道谢,带着刘夏又回了家。

刘爸爸是在夜里一点钟的时候到的,那已经是年初四的日期了。

他风尘仆仆,却不掩振奋心情。

“燕子!夏夏!我回家了!”

“爸爸!”

“可算是回来了!快,把大衣脱了,洗洗手洗洗脸暖和一下!”

刘妈妈笑着笑着眼眶便红了,用力打了几下丈夫的军大衣,将上面的雪花甩落,又接过他的帽子,挂在了门口的衣帽架上。

“爸爸洗手!”刘夏端了一盆热水出来,里面还有一条崭新的毛巾。

“谢谢闺女!”

“不客气,嘻嘻。”

夜深了不好再聊,刘夏回到自己房间重新睡下,心无牵挂之下,很快睡着了,一夜无梦,到早上十点才醒。

“起来了,先洗漱吧。”

“爸爸呢?怎么不在家?”

家里还是只有刘妈妈,如果不是门口多了刘爸爸的鞋,客厅的地上还放着没有整理的行李,都差点以为刘爸爸回家是一场梦境了。

“你还不了解你爸爸吗?他那个人啊,闲不下来,跟秦家小子们一起铲雪去了。”

“啊?”

“噗嗤~啊什么啊,这么晚起床不饿啊,先吃饭。”

“哦……”

*

“你小子就是秦凌?”刘爸爸拿着工兵铲,有力的臂膀将道路中间的雪铲到两边。

“是的,刘叔叔,我就是秦凌。”秦凌殷勤得很,一直在给刘爸爸打下手,动作极为爽利。

“个子倒是挺高的。”

刘爸爸挑剔地打量着秦凌,见他身高腿长肩膀宽阔,身板十分优异,意味不明地问,“你家爷爷爸妈还有那么多兄弟都是当兵的,你怎么不去当兵啊?”

“刘叔叔,我觉得报效国家不仅仅只限在当兵。”

秦凌笑容真诚,“我学好计算机知识,未来也能为国家做贡献。而且有您有我爷爷等人的存在,军中不缺优秀人才,但在计算机领域,我国还比较落后,所以我觉得自己学计算机也挺好的。”

秦凌拍马屁的话,让刘爸爸自得一笑,睨了这小子一眼,倒没有再说什么了。

秦家几个兄弟见秦凌如此讨好“老丈人”,也忍不住噗嗤一乐。

冬天来得快去得也快,元宵节之后,气温渐渐上升,人们终于能舍去厚实的棉袄。

处在这个年代,几乎是眼睁睁看着时代在变化,补丁的衣服退出视线,年轻男女们追赶着潮流,紧身衣、露脐装等等相继出现。

寒假里刘夏精心打磨了三篇短文,投到了《京都日报》上,很荣幸,全都被选中刊登了。

刘夏获得了一笔不算少的稿费,信心大增。

或许是开了个好头,此后几乎没有被退稿的时候,到大三下学期的时候,刘夏私人的积蓄已经到达一万元了。

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稿费,少部分是学校的大学生补贴剩下来的,以及刘妈妈给的零花钱。

年纪轻轻就成了“万元户”,刘夏心里美得很,她觉得钱就是得花出去才值,不然放在存折上就是个死数字,瞧现在物价比两年前翻了一倍了,放久了她的钱就不值钱了。

跟父母商量了之后,刘夏以自己的名义,在京都郊区买了一套四合院,据说是以前某个不得宠的王爷建的别院。

刘夏选择它没别的原因,单纯是这套四合院面积够大又新,不像别的大杂院一样,买了还得把住客清出去,有得扯皮。